【明慧之窗記者宇澄綜合報導】說「忍」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種植物——忍冬。忍冬(學名Lonicera japonica,本文主圖),是忍冬科的一種植物,花稱為金銀花。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之忍冬為麥冬。
【聽文章】
「金銀花」一名始載於宋代《蘇沈內翰良方》,金銀花指的是忍冬嫩苗。
據明朝《本草綱目》記載,忍冬,莖葉同花,功用皆同。由於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後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花芬芳,果實為黑色球形的漿果。
中醫認為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通經活絡、收斂的作用,還善清解血毒,用於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癥狀。廣東民間常用之泡茶喝,以清熱解毒,是製作五花茶的其中一種花。
忍冬真能耐寒吗?
那麽,忍冬爲什麽叫忍冬呢?它真的能耐冬寒嗎?
事實上,很多忍冬科植物確實生長在高山草甸和北極圈之內。在這些寒冷的地方生長,其抗寒能力可略見一斑。
據植物學家研究,植物的抗寒能力通常是跟植物體內水的分布狀況和可溶性物質的多少有關係。植物體內的水有兩種,一種是在細胞中不走的結合水,一種是在細胞內外自由穿梭的自由水。
自由水越多,植物細胞的抗凍性就越強。同時,可溶性的蛋白質、胺基酸和多醣的數量足夠多,就會拉低細胞內溶液的冰點。很多忍冬科植物就具備這樣的抗寒機制。
人的忍耐機制在哪裏?
古時,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賞桃花夏賞荷,慾望少則壓力輕。相比之下,現代社會裏,信息爆炸、節奏緊張、物慾遞增,這些對人的精神和身體,都在不停地產生衝擊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學會修身養德,才能不成爲莫名現代病、包括瘟疫的犧牲品。
那麽,人非草木。人的忍耐機制在哪裏呢?
人是萬物之靈。科學已經證明,作爲萬物之靈,人的精神和身體之間有著奇妙的關聯。例如,美國中情局測謊專家克里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在六十年代所做的一個實驗中,受試者在房間A,從受試者身上採集的DNA樣品放在房間B,然後監測受試者情緒變化和他的DNA之間的電性變化。實驗結果發現,當受試者的情緒出現波動時,他的DNA也立即出現劇烈的電性反應。
這個例子表明,人的情緒管理是人身體健康管理的一部分;而人的情緒則是由人的思想觀念決定的。也就是說,人體的忍耐機制在於人的思想觀念。
「忍」的不同境界
很多人看到真、善、忍三個字,都非常喜歡真和善,但對忍卻望而生畏。其實忍作為一種涵養,意義非常廣泛。
一般人認為「忍」就是被動忍受,强忍難受。其實這只是最淺顯的一方面,「忍」還有耐心、吃苦、吃虧、堅守、責任、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忍中有捨、剛柔相濟、為他人著想等等諸多的涵義。
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在一九九六年的《何為忍》一文中,更是道出了「忍」的最高境界。他說:「忍是提高心性的關鍵。氣恨、委屈、含淚而忍是常人執著於顧慮心之忍,根本就不產生氣恨,不覺委屈才是修煉者之忍。」很讓人驚嘆,是嗎?
忍的古代故事
韓信之忍
西漢開國功臣韓信的「大忍之心」讓人敬佩有加。韓信少年練武,喜佩長劍。一天走在集市上,一年輕人當眾侮辱他說:「你個子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內心卻是很膽小的。你當真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
韓信仔細打量那年輕人之後,略經思忖,便彎下身去,從其胯下爬了過去。於是滿街的人都嘲笑韓信膽小。
後來,韓信成為劉邦的大將軍,他將那個曾經侮辱自己的年輕人召到跟前,並告訴眾人說:「這是個壯士。當年侮辱我時,我可以殺死他,但殺他沒有名目,所以忍了下來,才有今天的成就。」年輕人求饒,韓信赦免了他的罪過,還封了他一個小官。
忍讓,並非是軟弱才向人低頭,高境界的忍彰顯的是忍者的氣度和非凡。
勾踐之忍
臥薪嚐膽,這個成語,家戶喻曉,說的是睡草席,嘗苦膽。幾十年如一日這樣做。講的是越王勾踐戰敗後,幾十年來每天都堅持吃飯前嘗一嘗苦膽。這裡的「忍」是一種堅持,一種責任。
西元前四九八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侍奉吳王。
三年後,吳王夫差送越王勾踐回越國。回越國後,勾踐依然過著在吳國的一樣的生活,甚至更加勤儉,愛戴百姓,安撫官員,訓練兵卒。
勾踐把苦膽掛在座位旁邊,坐著或者躺著的時候,都常常凝望苦膽,吃飯時也會先嘗一嘗苦膽。
越王勾踐謀劃二十二年後,平定了吳國被封為霸主,並把吳國佔領的土地歸還給楚國、宋國、魯國等。
古今中外,能夠成就一番大業之人,都有不同常人的意志力,堅如磐石的信念。
蘇武之忍
西元前一百年,匈奴示好漢朝,願意重修舊好,漢武帝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出使匈奴答謝單于。
當蘇武一行人準備返回漢朝時,遇上匈奴內亂。蘇武等人被匈奴扣了下來,要求蘇武等人歸順匈奴。單于先派衛律用金錢和官位去遊說蘇武,都被蘇武嚴詞拒絕。單于便下令把蘇武關到斷水斷糧的露天地穴。
蘇武被關到地穴後依然不改節,渴了就吃雪解渴,餓了吃身上的羊皮襖。單于見蘇武意志堅強,欽佩他的氣節,不忍心殺他又不願放他回大漢。
周圍樹枝上嫩葉新出,歸漢依然遙遙無期,蘇武不免有些傷感。於是,單于讓蘇武到北海一帶去牧羊,並告訴他等羊生了小羊後才能回大漢。蘇武到了流放地才發現,羊都是公羊,但他仍是每天拄著漢廷的符節放羊而堅決不歸順匈奴。
十九年後,漢朝使臣從蘇武的同伴口中知道了他的情況,才把蘇武從北海接回長安。
蘇武去時正是壯年,歸來已是滿頭白髮。蘇武出使匈奴時,曾作詩留別妻云:「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古人視因利益而背叛國君的人為謀逆,害怕死而放棄節義的人是作亂。蘇武之「忍」是對大漢的忠心,堅守正義和節義而忍苦,不為金錢與官位所動心。冬去春來,花開花落,黑髮變白髮也不改其節。
結語
「忍」就好比人體的忍冬花,它在艱難和壓力中養成,反過來能爲你「清涼解毒」。對「忍」的認識有多通透,你就有多豁達,你自帶的健康機制就有多強。
▌在線閱讀各語種《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
▌線上免費學習班 :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
▌天梯書店:https://www.tiantibooks.org/
【延伸閱讀】
水的德行與智慧
仁者為何樂山?孔子告訴你答案
【延伸閲讀・專輯】
《二十四史》勸善名句
人類文明與生命奧秘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道德傳家
獨酌花間酒 沉醉李白詩境中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0/12/19/關於「忍」的中西故事-416722.html
(本文主圖來源:Pixabay)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