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紫為尊 明清時期皇宮因而稱為紫禁城
文/Arnaud H.(明慧之窗記者慈璇改寫)
紫色在一般人眼裏,是高貴、浪漫和神祕的色彩,而在東西方傳統文化中,紫色卻有一個共同的象徵,那就是「尊貴」。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古代能提取紫色的原料很稀少,所以貴重,另一方面則來自傳統文化上的認知,讓紫色經常和道仙、帝王和貴族聯想在一起,因而顯得尊貴。
原料稀少製造不易 紫色因而特別貴重
在近代工業文明之前,色料的提取大多只能依靠天然材料,而東西方能用來製造紫色的原料都非常稀少。
中國古代的紫色染料一般是從紫草根部提取,需要大量的紫草多次加工浸染才能完成,而且容易褪色。西方早期則是從體型很小的骨螺內提取紫色,由於每隻骨螺所能提供的色量太少且操作繁瑣,所以價格極其昂貴;也有一部分從歐洲藍莓的汁液中提取,但色澤偏藍。
這些稀少且昂貴的原料導致市場上紫色的地位居高不下,也讓這種顏色在東西方生活中顯得相當尊貴。
比如:中國唐朝就規定三品以上的大員穿紫衣官服,民間則不可僭越;西方則有凱撒大帝熱衷身著全紫的長袍,並逐漸讓「以紫為貴」的觀念成為傳統,以至於數百年後的拜占庭王族甚至用「生於紫色」(Porphyrogenitus)來表示出身正統。
在東方 紫色象徵祥瑞和尊貴
「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成為尊貴的象徵,可能和道家「紫氣東來」的典故有關。
《史記》記載中,指老子西出函谷關時所帶來的聖人之氣就是「紫氣」,便認為紫氣代表祥瑞。而道家的確也講究紫色,比如仙人要穿紫袍,仙人居住的地方叫「紫府」,道家經文被稱為「紫書」。
中國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城市的規劃也要求切合天道。
《後漢書》卷四十八寫道:「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像而為之。」也就是說,既然天上的帝君居住在紫微宮(紫微星自古都被稱為「帝星」),那麼在人間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也應與上界的紫微宮有所聯繫。
所以,從歷史上可以看到,隋、唐洛陽宮城就取名「紫微城」,而明、清皇宮則稱為「紫禁城」。
經典中,常以「紫金」來描述諸佛
在修煉界,紫色也常與金黃色相提並論,既以金為貴,也以紫為貴,甚至這兩個字還時常被放在一起使用。
大藏經裏對諸佛的描述,就大量用到了「紫金」一詞。比如在《觀佛三昧海經》中這樣形容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身長丈六,放紫金光住行者前。」對其他佛的描述也多用「紫金」,例如對毗婆屍佛以「身紫金色八萬四千相」來形容,而迦葉佛則是「身紫金色相好具足」……。
科學研究:黃金也可能是紫色的
「紫」和「金」兩種顏色從表面上看區別很大,但實際上並不矛盾。修煉界裏很多人都知道,同一種顏色在不同的空間能顯現出不同的色彩反差。甚至普通人都能通過自己的視覺經驗了解到一些類似的情況,比如一直盯著紅色看,閉上眼睛之後眼前就會出現一個綠色的視覺殘像。
不僅如此,一些科學研究還發現,黃金也能是紫色的。例如,如果將黃金以納米(奈米)級大小的微觀粒子呈現(1納米等於0.000001毫米),小於100納米的膠態黃金粒子會讓溶液變成紅色,而大於100納米的黃金粒子則使溶液呈現藍色或紫色。
其實美術界也存在紫金顏料,史上比較著名的例子是十七世紀來自德國的一種名為「卡西烏斯紫」(Cassius'scher Purpur)的紫紅色釉料,在十九世紀中期經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研究,發現這種顏料的成分其實是極為細小的黃金顆粒。
(本文主圖取材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