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尊師重道
【古代修煉故事】敬師不忘本 目犍連一念返回
「尊師重道」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在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古人尊師重道,修養品行,昇華道德。在佛家經典中,被稱為「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的故事,您知道嗎?一起來看。
從《禮記》「嚴師為難」說起
《禮記》「嚴師為難」的解釋是,所有的學習,找到嚴師最難。嚴師的「嚴」不是嚴苛、嚴肅,而是出於仁慈和惜才的嚴格要求。為甚麼找到嚴師最難呢?又如何成為嚴師的高徒呢?一起來看。
兒童成語故事廣播:程門立雪
(點擊播放按鈕收聽)「聽故事,學成語,四字詞,真好記。」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個尊師重道、誠懇求學的成語故事——「程門立雪」。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子游與漢明帝尊師重道
古人云:「三教聖人,莫不有師;千古帝王,莫不有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人不敬師是為忘恩,何能成道?古之先哲聖賢以身作則,虛懷若谷,其尊師重道的風範堪為後世楷模,令人敬仰。
古人尊師故事三則(下)子夏視師志為己志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師之道尊貴、莊嚴,老師是倫理道德、知識、價值觀念的傳授者,教人為人處世的行為規範,是道德的表率。子夏繼承孔子的教育思想,視師志為己志,繼孔子之後進一步研究整理古代文獻,到各地講學傳播道德理念,宣傳孔子倡導的禮樂之儀,對當地文化的繁榮、民風的教化做出了貢獻。
古人尊師故事三則(上)帝堯拜師訪賢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師之道尊貴、莊嚴,老師是倫理道德、知識、價值觀念的傳授者,教人為人處世的行為規範,是道德的表率。帝堯於勤政之暇,常來老師尹壽之處拜訪,他對老師極為恭敬,讓尹壽居主位,自己站在下邊,面向北施禮求教。
聖王明君尊師重道 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韓愈的《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尊師重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語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人尊師重道的精神,被後世傳為佳話,值得我們學習和弘揚,一起來看看幾個例子。
頁 1 / 1
最新發佈
魁北克省慶遊行法輪功獲讚:要把真善忍傳給孩子
【1分鐘故事】解讀諾查丹瑪斯《諸世紀》中恐怖大王的真相
北約峰會 和平宮遊客發正義之聲:制止中共暴行
誠念真言 老伴四次闖過鬼門關獲救
不是個體 而是群體 —— 因難以置信而不信的代價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