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文化長廊
八月十五團圓夜 賞析詩詞佳句體驗中秋古韻
中秋月如圓盤,象徵團團圓圓。人們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明月此時無聲地連接起人們遠隔千山萬水的思念。
漫話中華傳統節日
古人談論節日,總關乎倫理道德,無不強調其教化方面之重要性,以達棄惡揚善,激濁揚清,各種傳統節日均有深厚的修煉文化底蘊,厚重而多彩。
中秋把酒賞明月 切莫貪杯而樂極生悲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祭祀神靈、供奉祖先、宴會盛典、歡聚迎送等場合,都能見到以酒慶賀、助興或祭儀,中秋節飲酒也是淵源久遠。說到酒,歷史上有不少喝酒誤國的君主,但也有君主為避免自己或人民喝酒誤事,希望大家飲酒能適可而止,甚至頒布了戒酒令。
明月流光當空照 古代詠月詩展現的宇宙時空觀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我們千山萬水,共同沐浴著如水的月光。古時,月亮是美麗、光明與永恆的象徵,詠月詩詞寄託著人們的美好嚮往。
「明月幾時有」 中秋一窺月亮奧祕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夜月明人盡望」,中秋之夜,月在中天,賞月詠月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人們或登高望月,或推窗賞月,把思念、祝福、問候寄託於明月。又逢中秋佳節,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和許多神奇事兒。
唐朝名臣李靖和候君集故事的啟示
唐太宗為表彰二十四功臣的卓著功勛,命人在凌煙閣描繪他們的畫像。其中兩位名將:李靖和侯君集,兩人均有功於大唐和太宗,但結局卻是天壤之別。兩位功臣不同的品行導致的不同結局,留給現代人什麼借鑑、參考和啟示呢?
正氣浩然的文天祥(二)獄中遇高人 得道捨生死
眾所周知,文天祥的許多詩文,流傳後世;他的氣節,光耀千秋。而他奇遇道家高人,修煉「大光明正法」的事,則鮮為人知。我們一起來看看。
正氣浩然的文天祥(一)千古名篇《過零丁洋》賞析
從西元一二三五年至一二七九年,南宋與蒙古汗國抗衡了四十多年,文天祥的一生,與這場壯烈的民族存亡抗擊戰爭相始終。他在獄中寫下了擲地有聲、流傳千古的鏗鏘之作《正氣歌》;而另一名篇《過零丁洋》中的千古絕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後人心中豎起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多代皇帝都在尋訪他:太極祖師張三豐
你使否曾經幻想過,有朝一日,可以暫離塵世的喧囂,尋找一處世外山林,與自然合一,重拾內心謐靜?中國符合以上條件的山嶺不少,位於湖北省的武當山就是其中之一。它風景如畫、高聳入雲、神祕莫測,兩千多年來武當山一直是潛心修道者首選之地。而真正使武當山聲名遠播者,應屬真人張三豐及其所創的太極拳法。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太極祖師。
七夕節話古今清流 男女有別守禮而行
七夕節、也稱七巧節、乞巧節、七姐誕。古代女子會在這天向上天乞求:擁有織女般巧手,得牛郎般忠貞郎君,家庭婚姻幸福美滿。一起來看看古人和現代社會中在各種誘惑中逆流而上的一群人,他們是如何守禮節慾的。
← 上一頁
頁 30 / 35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不願想起 但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
羅馬連日反迫害集會 議會副主席提案譴責中共活摘
報社記者:「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上半年獲知2003名法輪功學員遭綁架或騷擾
回憶天津大學一九九零年代的純淨時光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