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文化長廊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8)「煙波釣徒」張志和白日飛昇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首流芳千古的《漁歌子》,只用了二十七個字就描繪出一幅清新秀麗、天人合一的勝景,這首詞的作者就是自稱「煙波釣徒」的唐朝文人張志和。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7) 賀知章辭官尋道 唐明皇贈詩百官送行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幾乎是學過唐詩的人都能背誦。他晚年看淡紅塵、辭官入道,唐明皇下詔百官為之餞行,還寫詩相贈,這在歷史上可說是一個千古奇觀。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6) 唐朝詩人白居易 一心追尋生命回歸之道
中唐詩人白居易詩名顯赫,受到了舉國上下的崇拜,在海外的朝鮮半島和日本也享有盛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作品《長恨歌》被詩評家譽為千古絕唱。他無論為官還是歸隱,始終虔心敬佛、修煉,並發願「生生劫劫」皈依向佛。他晚年時自號「香山居士」,成為一個不入廟的修煉者。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5) 田園詩人孟浩然 從隱逸走入修煉
孟浩然(公元 689~740),盛唐時期與王維齊名的大詩人,兩人合稱「王孟」,是唐代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以描寫隱逸和田園生活著稱,清淡、自然的詩風在唐詩中獨樹一幟。他的許多詩都是「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換句話說,其高妙之處來自內心的修為。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4)「詩中有畫」王維亦官亦隱參禪求道
王維(公元700─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大詩人、大畫家兼音樂家。他的詩內涵深刻、體物精微,狀寫又極傳神,風格上獨成一家。尤其他的五言絕句,短短二十個字,說出了千百年來人們總也說不盡的思緒、情懷和哲理。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3) 視功名如浮雲 韋應物入道修仙
韋應物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他自成一體的簡淡古樸、澄澹空靈的詩風,是唐代詩人中最接近陶淵明的一個。他年少得志,因而行為放蕩、橫行京城,中年時病倒辭官,悟到功名利祿皆如浮雲,從此走入修道之路。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2) 陶淵明一生修真 蘇軾讚後無來者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著名的詩句,他的詩清淡而純真,蘇東坡甚至認為可用來醫治病痛。陶淵明還能預知未來,他在晚年寫了三首詩,描述自己死時家人的反應。為何能夠具有這些功能?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1) 遊仙詩描繪真實神仙世界?
古代很多詩人在他們的詩作中歌詠過神仙世界,抒寫遊覽仙境的過程,他們在仙境中行動自如,能隨心所欲超越時空……是詩人的想像還是親身經歷呢?
一樹梅花一放翁 南宋詩人陸游的人品和文品
陸游一生愛梅、詠梅、以梅自勉。他稱讚梅是「花中氣節最高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人高標獨立的心靈境界──那深蘊其中的梅品。「閱盡千葩百卉春,此花風味獨清真」的梅花,不畏嚴寒,不懼冰雪,獨佔寒冬,香溢早春。
道家始祖老子的故事
司馬遷《史記》中記載,春秋時期楚國苦縣有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和其他中華傳統文化聖人很不一樣,叫「老子」。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我們常說,神龍見首不見尾,而史學家司馬遷筆下的老子,既不見首,也不見尾,是比神龍還神的神話般的人物。
← 上一頁
頁 29 / 35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上半年獲知2003名法輪功學員遭綁架或騷擾
回憶天津大學一九九零年代的純淨時光
【聽文章】由《說文解字》「平安」二字想到的
明慧故事廣播:絕望中遇奇書 重塑生命
瑞士州議員:讓真善忍榮獲全世界的敬仰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