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文化長廊
梧桐報秋——「立秋」習俗與養生心法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預示秋季即將來臨,今年從八月七日開始。立秋後暑去涼來,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人們如能掌握氣候變化規律,主動調節自身,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對增進健康大有益處。
【聽文章】【醫山夜話】中醫如何治療「多重人格障礙症」
處在緊張忙碌的現代社會,心理壓力的失衡,無形中在身體內埋下一顆影響精神健康的種子。中醫師玉琳講述了自己行醫中遇到的一個多重性格病人的真實故事。
「大暑」酷熱 心靜即身涼
「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熱的節氣,杜甫在《夏夜嘆》詩中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就是寫他熱得心中焦躁不安。但大暑不熱,往往會有風災和水災,農作物會歉收。要能不怕熱,不妨來學學古人避暑的心法:心靜自然涼。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說說二十四節氣
節氣是中國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並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節氣並不是人類祖先發明的,而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人們只是觀察後記錄下來。所以稱為發明和遺產都不適合,叫神傳文化更貼切。
二十四節氣背後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
二十四節氣這一體系,不僅反映了我們祖先對時間和自然界變化的深刻認知,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深刻影響著數千年中國的政治、哲學、宗教和農業等各個方面。
「小暑」到 盛夏始
今年的小暑節氣是從公曆七月七日開始,天氣雖炎熱,卻不是最熱的時候,但拉開了「三伏天」的序幕,所以有「小暑過,一日熱三分」的說法。
「夏至」陰陽消長 養護身心好時節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在北半球是一年中「白日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陰陽力量循環消長的轉折點。一起來看有關夏至的民俗,如何消暑解憂以及古人的養生之道。
古法今用 重溫《顏氏家訓》的教育智慧
人生的道路有無數個開始,走好每個第一步對孩子未來的方向和發展都會有深遠的影響。重溫被譽為「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可從傳統文化中發現智慧,找到教育孩子的方向。
尋根之旅:端陽之際話端午
一提到端午節,您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是吃粽子、賽龍舟,還是屈原呢?端午節是一個有趣、好玩、富含典故的節日。端午節的風俗反映了中華文化代代傳承的豐富內涵與變遷軌跡,展現了文化精神與智慧。讓我們再次開啓尋根之旅。
【古代修煉故事】敬師不忘本 目犍連一念返回
「尊師重道」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在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古人尊師重道,修養品行,昇華道德。在佛家經典中,被稱為「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的故事,您知道嗎?一起來看。
頁 1 / 36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退出中共黨團隊人數突破4.5億 紐約集會慶賀
瑞典真善忍美展 觀眾:看見光明與希望
黑龍江所謂「教育轉化專家」師帥遭惡報47歲喪命
一名中國大陸退役軍官的轉變
中共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童建明的罪行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