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文化長廊
趙禎聞過則喜 開創宋朝「仁宗盛治」
宋仁宗性情寬厚、善於納諫。包拯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屢屢直諫,有時君臣之間爭論激烈,唾沫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他還是一邊用衣袖擦臉,一邊聽取建議,並沒有怪罪。他的恭儉仁恕,開創了宋朝的「仁宗盛治」。
「白露」桂飄香 體悟千古名作的弦外之音
白露時節,秋高氣爽,夜涼如水。從民間流傳和白露有關的俗諺,以及歷代以白露入詩的百篇詩作,可見「白露」帶來的天候變化,數千年來深印人心。
「大樹將軍」謙讓克己的泱泱風範
中國歷史上有「大樹將軍」、「瘦羊博士」和「三將讓功」等故事,這些傑出的將領、賢士,大都具有謙退不自誇的優秀品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謙遜退讓是待人處事應遵循的原則。
神韻驚讚(七絕三首)
仙姿華彩散奇香,天音美歌神韻長。百尺方寸變瑤台,九州古今是仙鄉……
玉露金風「處暑」天:別炎夏迎金秋
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二零二四年從公曆八月二十二日開始。「月華渾似十分圓,玉露金風處暑天」(宋代廖剛)描繪了玉露金風(秋風)的處暑氣象。此時涼、熱兩造拉鋸,因此有「爭秋奪暑」的說法,宜調整作息、早睡早起解「秋乏」。
淺談古今服飾之變遷
從堯舜禹夏商周到公元二零二五年,人們對美麗服飾的嚮往與追求從未停止過。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文化內涵,締造了不同的服飾之美。而如今的服飾,真的美嗎?
梧桐報秋——「立秋」習俗與養生心法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預示秋季即將來臨,今年從八月七日開始。立秋後暑去涼來,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人們如能掌握氣候變化規律,主動調節自身,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對增進健康大有益處。
【聽文章】【醫山夜話】中醫如何治療「多重人格障礙症」
處在緊張忙碌的現代社會,心理壓力的失衡,無形中在身體內埋下一顆影響精神健康的種子。中醫師玉琳講述了自己行醫中遇到的一個多重性格病人的真實故事。
「大暑」酷熱 心靜即身涼
「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熱的節氣,杜甫在《夏夜嘆》詩中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就是寫他熱得心中焦躁不安。但大暑不熱,往往會有風災和水災,農作物會歉收。要能不怕熱,不妨來學學古人避暑的心法:心靜自然涼。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說說二十四節氣
節氣是中國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並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節氣並不是人類祖先發明的,而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人們只是觀察後記錄下來。所以稱為發明和遺產都不適合,叫神傳文化更貼切。
頁 1 / 36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天音淨樂:穿越苦難 走向光明
【聽文章】《九評共產黨》之七:評中國共產黨的殺人歷史 (上)
「妳的以柔克剛,改變了我的偏執型人格」
紐約州府奧本尼河畔音樂節 法輪功受關注
美德州10位州議員致信支持《法輪功保護法案》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