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天人合一
【聽文章】《九評共產黨》之六:評中國共產黨破壞民族文化 (上)
一個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發展史,民族文化的徹底摧毀意味著一個民族的消亡。而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連續傳承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對其文化的破壞就更是一種巨大的罪行。
「白露」桂飄香 體悟千古名作的弦外之音
白露時節,秋高氣爽,夜涼如水。從民間流傳和白露有關的俗諺,以及歷代以白露入詩的百篇詩作,可見「白露」帶來的天候變化,數千年來深印人心。
玉露金風「處暑」天:別炎夏迎金秋
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二零二四年從公曆八月二十二日開始。「月華渾似十分圓,玉露金風處暑天」(宋代廖剛)描繪了玉露金風(秋風)的處暑氣象。此時涼、熱兩造拉鋸,因此有「爭秋奪暑」的說法,宜調整作息、早睡早起解「秋乏」。
傳統價值在現代科學和AI時代的意義 (2)
日本企業家澀澤榮一認為:算盤要靠《論語》來撥動;量子物理中「互補原理」的作者尼爾斯・波爾,其爵士紋章的圖案是道家的太極圖。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存在甚麼關連?這是否代表傳統文化中仍有更多瑰寶等著人們去探索?
「大暑」酷熱 心靜即身涼
「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熱的節氣,杜甫在《夏夜嘆》詩中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就是寫他熱得心中焦躁不安。但大暑不熱,往往會有風災和水災,農作物會歉收。要能不怕熱,不妨來學學古人避暑的心法:心靜自然涼。
二十四節氣背後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
二十四節氣這一體系,不僅反映了我們祖先對時間和自然界變化的深刻認知,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深刻影響著數千年中國的政治、哲學、宗教和農業等各個方面。
「小暑」到 盛夏始
今年的小暑節氣是從公曆七月七日開始,天氣雖炎熱,卻不是最熱的時候,但拉開了「三伏天」的序幕,所以有「小暑過,一日熱三分」的說法。
「夏至」陰陽消長 養護身心好時節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在北半球是一年中「白日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陰陽力量循環消長的轉折點。一起來看有關夏至的民俗,如何消暑解憂以及古人的養生之道。
「穀雨」節氣 雨生百穀
每年的四月十九日至二十日之間之間,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榖雨」,穀雨代表著寒潮結束、夏日鄰近了。二零二四年的穀雨節氣從四月十九日開始。在陝西省關中廣傳著一個傳說,與文字的起源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
【聽文章】日夜均 寒暑平 春分一刻值千金
今年的春分是三月二十日。一向主張天人合一的古人在春分這天活動很多,有校正度量衡準器、吃春菜,吃過湯圓後還會立一串在田邊,並有華人特有的祭祀藥王神農氏。為何有這些特殊的習俗?一起來分享古人的生活智慧和樂趣。
頁 1 / 5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意大利國會前揭露中共活摘罪行 政要支持
山東臨沂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郭豐富遭惡報暴斃
大阪萬博會遊行 政要民眾一同支持法輪功
魁北克女士: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人文學科的真正危機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