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貪財
貪財取危 自求災禍
古往今來,有人認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求財貪利,人之本性,不是大惡。也有人認為:貪財取危,貪權取竭;貪財如毒蛇,終將被蛇咬;一旦為利所驅,必將為利所害。古今實例令人扼腕嘆息,也在發人深省。
輕利重義得科名 貪財虧心失福壽
明代時江南常州府有兩個秀才,一個叫康友仁,一個叫丁國棟。兩人從幼同窗讀書,康友仁文才平平,丁國棟擅寫文章。二人同赴金陵參加秋試(科舉)。考卷完成後,康友仁自料不會上榜,丁國棟則以爲必中無疑。但後來中舉的卻不是丁國棟,一起來看期間都發生了甚麽。
留給子孫何種財富為好?
身為親長,只要有能力都會想留點資產給子孫,但子孫是不是有福分持有,還得看看這些資產是用什麼方式得來的。騙來的、搶來的,或是乘人之危奪來的,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被子孫敗光。因此,如果真為後代著想,積金積銀不如積德造福留給兒孫。
一諾千金 代代相承的誠信美德
「狼來了」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故事,放羊的孩子把「信」視為玩物,結果賠上自己性命。一言足以興邦,一諾豈止千金,在中國幾千年的神傳文化中,關於誠信的故事比比皆是,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頁 1 / 1
最新發佈
如何消除「疫苗後遺症」?
曾經瀕臨破碎的婚姻 如今幸福滿滿
【明慧視頻】兒子患血癌 老媽贈真言病痛消
奇書解惑 心中才有了安寧
廣達電腦前執行長讚神韻:淨化人心 喚醒神性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