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積德行善
傳統故事廣播:竇燕山教子有方
讀過《三字經》的人,一定都聽過其中這四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短短四句其實包含教育真諦,竇燕山的事蹟,對現代人有甚麼啟示呢?
【聽文章】【茶餘夜話】救人積陰德 升官作尚書
明朝時,浙江台州有一位好學深思的讀書人,偶然得知附近村子裏的婦人即將要被迫上吊而死的事情,於是想辦法搭救了她。從此,這位讀書人深信因果報應,努力行善。他是如何知道婦人有難,又為甚麽下決心要一生行善的呢?
范仲淹推崇的教子典範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他原本命中注定無子且短命,但他做了一個夢,從此改變了命運,不但五子登科,且延壽多福。北宋名臣范仲淹記載了竇燕山的事跡。
行善積陰德 大忍消巨禍
清朝鄒平縣有一位姓蘇名成的富人,樂善好施,經常做一些好事方便他人。就在他面臨奪命奇禍之前,遇到一個未卜先知的盲人……
人算不如天算! 買官的富商成了船夫
世事無常,人生如夢,費盡心機貪求名利等身外之物,最後可能落得一無所有,唐朝有個富商的命運就是如此。
【聽文章】半斤是八兩的大學問
人們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兩個不相上下的人或事物。一些年輕人聽了很納悶,半斤應該是五兩,怎麼會是八兩呢?相傳我們的先人制秤時,是觀察天上的星宿而定的,秤桿上有十六顆秤星,一顆星代表一兩。桿秤看似簡單,裏面卻有許多學問呢!
【聽文章】人養風水還是風水養人?
中國傳統講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相生相長。究竟是風水養人,還是人養風水呢?又或者,「積德行善」就是最好的風水?一起來看幾個故事。
孝行感天 神明賜福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行孝是積德,這個德會福報於自己,甚至後代。所以在長者生前就讓他們過得幸福,才是真正的盡孝。一起來看看幾個孝親得福報的故事。
12歲兒子幫父親積德延壽
古語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家族的興衰,與祖輩人的所做所為有著直接的關係。一起來看分別發生在唐朝和明朝的兩個故事。
【聽文章】同名錯收信 上天測人心
葉姓男子求學在外多年不歸,他的妻子和年邁老母相依為命。善良婆婆不想拖累賢惠媳婦,就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讓他決定妻子的去留。但這封書信被誤投到同名同姓人的手中,他的做法感動了當事人,也感動了無數後世之人。
頁 1 / 2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化解母女怨緣 看淡得失
【聽文章】父親的善良救了一家人
明慧故事廣播:龍捲風不捲茅草屋
專題報導廣播:美國眾議院再次通過《法輪功保護法案》
【聽文章】賭博家庭出身 他如何翻轉人生?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