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傳統
新年話「福」 真正獲得福運的機緣在哪裏?
「開門迎福」、「迎春接福」,在傳統黃曆新年到來之時,家家戶戶都將大紅「福」字,喜洋洋地貼在大門上。每一個人都盼望得到福氣和福分,趨吉避禍。但到底怎樣才能得到真福呢?怎樣的人才算是有福呢?
鎮上大院的過年記憶
我小時候,從城市搬家到了郊區鎮上的一個大院裏居住。院子裏住了十幾戶人家,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孩有幾個。每次穿上棉衣,我就盼望著過年。過了冬至,大院裏的小孩便隨著自家媽媽、姐姐到百貨商店去買花布、做新衣服。到了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開始有了年味,俗稱「過小年」,是祭祀灶神的節日。
【聽文章】這天起年味漸濃 漫談「臘八」的由來
「臘」起源於上古神農時,至今已近四千年歷史。南北朝時,將黃曆十二月初八定為「臘八節」,當日天子親自主持祭祀八種與農業收成有關的神明,感恩上天和其他許多神靈賜予豐年。從這天起,年味漸濃,吃碗臘八粥後,整個黃曆年的年俗也隨之拉開帷幕。
觀神韻感悟傳統找到希望 日本觀眾:創世主已出現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美國神韻紐約藝術團在日本名古屋三天四場的演出拉開了二零二四全球巡演的序幕。「世界第一秀」令日本主流觀眾傾倒和感佩,有觀眾表示:神韻告訴我們,如果你滿懷希望地生活,總有一天會得到回報。還有觀眾深信「創世主已出現」。
月出皎兮 ── 中秋話「月」
每逢中秋來臨,皓月當空,萬里共皎潔,此時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歷久不衰的話題。讓我們在中秋月下品味古詩的意境,看看哪位詩人筆下的月亮,最能讓您感佩共鳴、回歸心靈的故鄉?
幸福坤典 品讀《女誡》發現溫柔善良
班昭,字惠班,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在她70多歲高壽之年,她寫出了中國第一部完備的女性禮教規範《女誡》。她在書中解釋了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這四德之義,她留给女性的智慧之言,實乃用心良苦的幸福坤典,流芳兩千年,在歷史上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一起來看看。
尊師弘道 富而無驕 (2) 以仁為本 子貢縱橫政商
儒家學說是中華文化的一大支柱,主要精髓在仁、禮和中庸三個方面,為人誠厚寬容、處事考慮他人。能在政界與商界游刃有餘,春秋時代的子貢就是是孔子的弟子中學以致用的典範,成就了仁愛、誠信、善謀的中華儒商。
兒童節日故事廣播:不一樣的七夕故事
(點擊播放按鈕收聽)七夕節讓人想起「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一同翻閱《搜神記》這本古書,讓我們為你講述不一樣的七夕故事。
傳奇帝王蕭衍 (上) 中國第一個「和尚皇帝」
一心向佛的蕭衍,被稱為中國第一個「和尚皇帝」。中國佛教徒超度亡靈的盂蘭盆節(中元節),就是源自他的帶頭作用。盂蘭盆大齋就是普食的意思。據說地獄裏的罪人,因梁武帝設齋造經二事,得消一切罪業,地獄一度曾為此一空。一起來看梁武帝的傳奇故事。
海峽兩岸 一水之隔卻有天壤之別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時任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到台灣,警察局長坐鎮指揮:「找個最明顯的位置給法輪功學員們站,讓陳雲林一行人可以看到法輪功的要求──停止迫害。」一水之隔,為甚麽對法輪功的態度卻有天壤之別?
← 上一頁
頁 3 / 10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神韻具深遠影響力 海外華人震撼敬仰
參加「四・二五」和平上訪的一家人
德國人喜愛法輪功:他們散發著光芒
【聽文章】神韻讓我明白甚麼是真正的藝術
公爹的轉變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