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傳統正見
東漢名人軼事:廉范報知遇之恩 姜肱感化盜賊
如何報答知遇之恩?何謂兄友弟恭?一起來看東漢名士廉范與姜肱的演繹。
行善積陰德 大忍消巨禍
清朝鄒平縣有一位姓蘇名成的富人,樂善好施,經常做一些好事方便他人。就在他面臨奪命奇禍之前,遇到一個未卜先知的盲人……
中秋說「禮」
古人認為,世間萬事萬物,只有符合天道天理,才能得到上天護佑。中秋節祭月、祈福,承載著天人合一的禮儀之道。
縱慾者亡國 知足以自戒
魯共公主張力戒酒、味、色、樂以強國興邦;《諫太宗十思疏》陳述了帝王的治國之道和立德建業的要道;《周書・酒誥》中周公告誡康叔不可重蹈殷人覆轍……幾千年前的真知灼見,在今天仍具借鑑意義。
順天招祥逆天遭殃 吉凶之報如影隨形(下)
世間不乏奸佞狡詐之人,他們欺負良善之人,或者利用天災人禍之際大發橫財。一般人以為這種人聰明又識時務,卻不知他們的惡念惡行會導致福祿盡失。歷史上留下了不少這樣的故事用以啟迪我們。
順天招祥逆天遭殃 吉凶之報如影隨形(上)
古人說:順天而行招吉祥,逆天而行招禍殃。那甚麼是天道,在中國歷史上不少賢聖之士在生活中落實了這些道理,也留下不少大家朗朗上口的名言,如視民如傷、如沐春風。來看看他們如何踐行天道。
再讀《尚書》的啟示:天罰無道 施德政安民心
《尚書》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主要記載上古及夏、商、周的君臣對話。「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就源於尚書。當今世上亂象四起,重溫《尚書》或可找到解方。
伯夷叔齊求仁得仁 清高氣節後世敬仰
氣節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的一種道德修養。司馬遷將《伯夷列傳》列為《史記》七十列傳的首篇,表現出對氣節的推崇和讚美。成語「求仁得仁」就是源自《論語》中關於伯夷、叔齊的故事,一起來看。
染瘟疫險被勾魂 善人得平安
宋朝有個讀書人沈傳,就因為一心向善,被大家稱為善人,他家住北關外五里堠的側邊。他40多歲時,經歷了一件奇事。
魏文侯誠信治國 懸琴而戒不做暴君
戰國時的魏國是很強大的,原因是魏文侯很會治理國家,但更重要的還是魏文侯的人品讓人敬重,眾望所歸,人心所向。一起來看三個有關魏文侯的故事。
← 上一頁
頁 5 / 22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明慧視頻】善惡有報 「洗腦專家」遭惡報
天音淨樂:像山一樣的胸懷
美東兩盛會 跨族裔民眾簽名支持《法輪功保護法案》
「絕不容忍中共跨國鎮壓」德國各級政要聲援反迫害
「容忍活摘,人類沒有出路」波蘭港城聲援法輪功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