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傳統正見
重振禮儀之邦 先尋神傳文化之禮
《論語》:「不學禮,無以立。」「禮」是天之經、地之義,是天地間最重要的秩序和儀則。現在我們過度依賴科技,對禮儀的認知逐漸淡忘其真意,思想和行為也常常背離道義,如能尋回神傳文化之禮,人類社會才會有出路,才能走向真正美好的未來。
聖王明君尊師重道 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韓愈的《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尊師重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語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人尊師重道的精神,被後世傳為佳話,值得我們學習和弘揚,一起來看看幾個例子。
【聽文章】仁德忠義淡泊寧靜「智聖」諸葛亮的處世之道
諸葛亮既有儒家的君子風範,又有道家的仙風道骨,在他身上,凝聚了歷代文人雅士及黎民百姓對崇高道德人格的期盼:淡泊明志,躬身行道,對百姓的愛之深、之久……。
清正無私 仁厚愛民的父母官——西漢黃霸
「父母官」是百姓對地方官員的一種讚譽。一個好的地方官員應該是「愛民如子」,像愛護子女般愛護百姓;應該是「為民做主」,維護百姓的權利免於受到傷害。一起看看西漢一位優秀的父母官——黃霸的事跡。
岳飛以詩言志:忠的境界 至真至善(三)
歷史已走過近千年,岳飛的「忠義」精神感召無數中華兒女,心懷忠正、以德為先、明辨是非。岳飛留下的寶貴詩句,是後世領略千古英雄真諦的嚮導,打開神傳文化的鑰匙。
岳飛以詩言志:忠的境界 至真至善(二)
歷史有如一場大戲,時時驚心動魄,卻又有意無意之間,為後世留下了洞悉歷史緣由的真機。「以詩言志」,岳飛留下的部份詩文,可以看到詩人心繫蒼生的至真至善的胸懷,以及最終返本歸真的求道之心。
岳飛以詩言志:忠的境界 至真至善(一)
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寫下了這首震爍千古的《滿江紅》。忠義之氣,撲面而來,盪氣迴腸,雖然時間已過去千百年,但是躍然紙上的正直、氣概,讓人感受到近在眼前的「壯懷激烈」。
酷吏之母的告誡和預言
西漢時代,嚴延年出任河南太守,由於對待百姓非常嚴酷,當地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他屠伯。他精明強幹、獨斷專行、擅寫獄詞、效率神速,寫的獄詞往往讓專業人士也找不出破綻,可悲的是這些才能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殺人......
古人的為官之道
古人非常講究為官之道:官位高了要關心底層,權力重了要謹言慎行,俸祿厚了也不能看重。這些都是為官的金玉良言!
三個故事告訴你:祖上積德 福澤子孫
為人父母者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都是為子女著想。但是如何為子女著想呢?將來老了能給子孫留下什麼呢?或許古人之言可供參考…..
← 上一頁
頁 20 / 21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羅馬迎真善忍美展 觀眾:精神內涵極具價值
紀念「四・二五」26週年 英國政要致信支持
紀念「四・二五」:從林沖誤闖白虎堂說起
天津法輪功學員孔凡衛被枉判七年半 多人遭綁架
往日回憶:勞教所警察尋找《轉法輪》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