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傳統正見
【聽文章】明智的石匠
宋朝蔡京是與秦檜齊名的巨奸,他用刻石碑《元祐黨籍碑》的方式打擊異己樹立威權,並下令全國各州縣官府復刻此碑。此舉引起了當時許多有良知人士的反對,包括一位名叫李仲寧的石匠。
【聽文章】退一步海闊天空:和衷少爭 謙德少妒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古人觀察到這種自然現象,認為做人也必須謙虛才能持盈保泰,才能避免招來禍端。一起來看兩個做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謙讓故事。
古人修忍 常德不離
在《說文解字》中,對「忍」的註釋是「能也」,而「能」在《說文解字》裏歸為「熊屬」。「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強壯,稱能傑也。」熊是能者中最傑出者的象徵。古人修忍的境界,值得我們借鑒。
重義輕利的商人獲利超往年
清朝一個重義輕利的商人,冥冥之中得到上天的護佑。
摩西的故事對現代人的啟示
您知道引領以色列人逃離埃及奴役的摩西,為甚麽最後也沒能進入迦南——神赐予的應許之地?他的故事帶給我們甚麽啟示?
古代司法官員是如何對待犯人的
在道德普遍高尚、敬畏天地神靈的中國古代,官吏們多潔身自好、仁義善德,演繹的是「身在公門好修行」的傳統佳話。
【聽文章】由《說文解字》「平安」二字想到的
平安,是大家都希望擁有的,一般人常把「健康、平安」視為人生最基本、美好的追求,祝福他人時也經常用到。我們雖然把平安掛在嘴上,但是否真正得到平安?
聊聊狂者、獧者、鄉原與賢士之差
現在德行、積德、積善這些詞,漸漸開始回歸人們的視野。做好人難,不僅在於當今社會用「十毒俱全」都不足以形容,更在於現代人已經不再知道「好人」的標準是甚麼。「好人」與善德息息相關,不是紙片人或者標籤。今天我們來說說與德有關的幾種人物表現,立體看看傳統文化中與這個詞有關的一些人和事。
【聽文章】施政不善 飽受天譴
楊再思,初唐時人,曾在高宗、武周、中宗三朝任要職,任武則天和中宗兩朝宰相。史書載,楊再思雖位極人臣,掌朝政十餘年,死後竟落得在陰間飽受天譴的結果。這是怎麽回事呢?
【聽文章】以仁為本的東漢清官第五倫
東漢有位著名的清官,複姓「第五」,名倫。第五倫質樸正直,不置家產,堅持積德留給後人,深受皇帝欣賞和百姓愛戴。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清官和他極稀有的姓氏「第五」。
頁 1 / 22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天音淨樂:像山一樣的胸懷
美東兩盛會 跨族裔民眾簽名支持《法輪功保護法案》
「絕不容忍中共跨國鎮壓」德國各級政要聲援反迫害
「容忍活摘,人類沒有出路」波蘭港城聲援法輪功
多倫多集會遊行 慶4.5億中國人退出中共黨團隊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