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白居易
謙虛是人生的一盞明燈
堯、孔子、諸葛亮等名人,以不同的功績留名青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或許是一個人邁向成功並能持盈保泰的要素,那就是謙德之美。就如孟德斯鳩說的:「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德。」老子說的「上善若水、海納百川」。
【讀古詩品人生】桃花灼灼世事無常 詩人不改氣節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歌詠桃花的詩篇數不勝數,如《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桃花綻放華彩,明艷一整個春天!本文的幾首寫到桃花的詩,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和領悟,一起來看。
【窗前馨語】緣・善緣・惜緣
古語云:「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好像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繩子,把人及與其有緣的人與事牢牢地拴在一起。中國傳統的緣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內涵,折射出人們感恩、向善的心理品質和道德觀念,寄寓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讀古詩品人生】直中書省、烏衣巷
富貴如浮雲、世道本無常。中唐詩人白居易、劉禹錫並稱「劉白」,他們的詩作《直中書省》和《烏衣巷》有淡泊名利之風,期許在為官生涯中豁達以對。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12):劉禹錫掙脫凡見 晚年精進真修
劉禹錫一生中有很多佛門朋友,經常和這些朋友在一起談經論道、研講佛理。從一些高僧講述自己的超常經歷中,也使他漸漸打破了眼耳的屏障,認識到單靠人的感官根本無法理解更高層次的佛法真相。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6) 唐朝詩人白居易 一心追尋生命回歸之道
中唐詩人白居易詩名顯赫,受到了舉國上下的崇拜,在海外的朝鮮半島和日本也享有盛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作品《長恨歌》被詩評家譽為千古絕唱。他無論為官還是歸隱,始終虔心敬佛、修煉,並發願「生生劫劫」皈依向佛。他晚年時自號「香山居士」,成為一個不入廟的修煉者。
頁 1 / 1
最新發佈
一位山區女子的神奇經歷
百歲老人的幸運密碼
從中共「一帶一路」中的幾個轟坍事件說起 (2)
從中共「一帶一路」中的幾個轟坍事件說起 (1)
清明節之際說清明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