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傳統正見
貪財取危 自求災禍
古往今來,有人認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求財貪利,人之本性,不是大惡。也有人認為:貪財取危,貪權取竭;貪財如毒蛇,終將被蛇咬;一旦為利所驅,必將為利所害。古今實例令人扼腕嘆息,也在發人深省。
明智的石匠
宋朝蔡京是與秦檜齊名的巨奸,他用刻石碑《元祐黨籍碑》的方式打擊異己樹立威權,並下令全國各州縣官府復刻此碑。此舉引起了當時許多有良知人士的反對,包括一位名叫李仲寧的石匠。
清醒與迷失:《二十四史》記載的毀佛遭報
中國歷史上的「三武一宗」謗法毀佛,都遭到了報應。二十世紀末,中華大地上又上演了一場對於佛法的殘酷迫害。智者清醒,愚者迷失,前車之鑑不能不查。
聖誕夜 25萬官兵同心祈禱之後發生的奇蹟
聖誕節來臨,讓人想起八十年前二戰中歐洲戰場上的那個最艱苦的寒冬。巴頓將軍通過隨軍牧師,帶領美軍二十五萬官兵共同向神祈禱,結果在聖誕日,在神的佑護和加持下,扭轉戰爭困境,創下了又一個歷史傳奇……
「利緣義取」的生財之道
利益與道義,有時確實是兩難選擇,企業以盈利為經營目的,在兩者之間應如何選擇呢?「利緣義取」是日本企業之父的生財大道,一起來看。
漢字裏的史前文明(下)
大禹治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事蹟。從堯帝在位的時候,罕見的大洪水淹沒了高山、丘陵。《説文解字》又是怎麽描述的?
謙虛是人生的一盞明燈
堯、孔子、諸葛亮等名人,以不同的功績留名青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或許是一個人邁向成功並能持盈保泰的要素,那就是謙德之美。就如孟德斯鳩說的:「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德。」老子說的「上善若水、海納百川」。
【文史漫談】勇者無懼
在混亂的時代裏,孔子和蘇格拉底都沒有向世俗低頭,而是堅持推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勇。他們不但影響了歷史和世界,也將他們的思想理念傳播於世。當今,「勇者無懼」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一起來回顧和反思。
《詩經》中的禮樂文化(下)
《詩經》中表現出的弘揚正氣、關注現實和道德理念,被稱之為「風雅」精神,是古時士大夫言語行為的重要標準,曾在神州大放異彩並影響後世。但此華夏文明已幾近遺失。可喜的是,當今能在神韻藝術團的演出中尋回古風。
《詩經》中的禮樂文化(上)
禮樂文化是中國的主流文化。要一窺禮樂文化的奧秘,可透過學習《詩經》一探究竟。它透過自然樸實、言簡意賅的詩言,將「道德」貫穿其中。用孔子的話來說可以達到陶冶善心、規範行為,成就善德的目的。
頁 1 / 21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國有器官》揭中共活摘罪行 台灣觀眾:要告訴更多人
誰能想到 她曾經是「戴假面具」的人
印度浦那圖書節 法輪大法展位吸引參觀者
歲末「大寒」 除陳布新
佩服神韻的成功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