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迷惘 憤青蛻變成快樂青年
文/中國大陸法輪功學員(明慧之窗記者沈容改寫)
曾經,我是一名憤青,一個處處看人不順眼的青年。那段時間,我生活得十分不快樂,我看不慣學校老師不好好教書,而把收學生家長的紅包當作常規。我看不慣同學之間分幫結派,討論的卻是誰誰家裏更有錢。
在這樣一個我看不慣的校園中,我自以為清高,能在大染缸中獨善其身,可事實是,我的妒嫉心、爭鬥心,一點不比周圍的同學少,只是自己不願承認罷了。而初三的學習壓力,加上我對周遭事物忿忿不平的心,常讓我整夜失眠到天明。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的中考發揮失常,拿到考試成績後,就覺得整個天都要塌了,我的人生似乎也隨著考試分數而碎裂。但也就在我最絕望的那個暑假,發生了一件徹底改變我人生的事!
那就是我接觸了法輪大法!剛得法的時候,懵懵懂懂,不知道為什麼要修煉,只是每天讀個幾頁《轉法輪》,覺得真善忍好,隱隱約約覺得是個寄託。可即便我當時還沒有真正的走入修煉,慈悲的師尊已經開始照看我了。
最明顯的改變是,我再沒有再失眠過,就算身處競爭壓力大的高中環境,就算在香港參加美國高考的前一晚,酒店房間流水聲響了一夜,我照樣睡得很香。一直到高二開始,我真正下定決心要做師父的真修弟子。
終於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好人
我在明慧網上得知:北京時間凌晨三點五十分是大陸法輪功學員集體煉功時間,我便決定一定要參與。
記得煉第一套功法─佛展千手法的時候,我感覺好像在另外的一個空間,所有大陸法輪功學員都站在一起煉功,那一瞬間無比殊勝。雖然當時我除了母親同修外,不認識其他法輪功學員,但在晨煉的時候,真心感覺大陸法輪功學員們無論相隔多遠,大家都在一起。
我第一次給同學做三退(退出中國共產黨、共青團、少先隊)是在地鐵上。我本來只是想先跟她講法輪功真相,沒想到講到一半她跟我說,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我爸以前是警察,我們去國外旅行看見法輪功攤位的時候,他就告訴我法輪功是怎麼回事了。
我當時吃了一驚,覺得那肯定就得給她三退了。但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勸三退,腦子只記得大紀元三退網站上那句話,要抹去紅魔的獸印。我就跟她說,光明白還不行,得抹去獸印,我幫你取個化名三退了吧。我本來還顧慮這麼說她能接受嗎,沒想到她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我倆上了地鐵,我還在跟她講中共怎麼迫害法輪功學員,地鐵上人挺多,有人也投來疑惑的目光,想知道我倆在說些啥,但我一點都沒有害怕,說得好大聲,巴不得有更多人聽到。
地鐵出站口有一個很長的樓梯,我每次都懶得走,但我至今都記得那天我真是蹦蹦跳跳爬上了那個樓梯,心裏充滿了對師尊的感激。現在想來,那個樓梯就像是師尊對我的鼓勵一樣,有師在,有法在,再高再陡的樓梯也能上去。
高中的那段時光讓我初步感受到做一個修煉人的滋味,明白了人為什麼活著,也沒有初中時那種患得患失、自怨自艾的感受。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個「好人」,但現在終於知道甚麼才是真正的好人。
記得有一天晚上做夢,夢見我飛起來了,見到了師尊,我激動地回頭想叫母親趕緊過來,這時我就看見師尊朝我笑了一下,感覺像是在告訴我,你現在是修煉人了,要繼續精進,要好好修煉。
每天又是按照真善忍做人的一天
在師尊的慈悲安排下,我來到了美國念大學,生活和學業的壓力有時候真的讓我喘不過氣來,腦子裏翻江倒海,焦慮著未來該怎麼辦?自己的職業規劃對不對?千絲萬縷的思緒交織在一起,自然就睡不著。這讓我很焦慮,因為我不想再變成初中那樣啊!
有時候我會想起來以前高中時讀過的明慧交流文章,記得一位同修在交流中說,他每天早上起床都好開心,覺得今天又是能按照真、善、忍做人的一天。
對比自己,我每天睜開眼就恨不能趕緊閉上,一天還沒開始就希望趕緊結束。生活就像齒輪一樣每天往前推轉,我也就麻木地跟著走,有時不禁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快樂呢?作為大法弟子不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嗎?」
一天夜晚,我突然明白我不會變成像初中那樣了,因為我已經得法了!煉功是更好的休息,說不定這是師父在告訴我要多煉功呢?果然雖然那晚只睡了兩、三個小時,但煉完五套功法後,比睡到日上三竿精神還好得多。
讀初中時,我總覺得自己這輩子沒什麼盼頭,學識一般,外貌一般,是茫茫世界中太不起眼的一點點。八年時光飛逝,我已經從那個懵懵懂懂的初中生變成了一個成年人。
我無比感恩在我跌跌撞撞的少年時期找到了師尊與大法,讓我走上了一條正道。雖然在修煉的道路上我也曾跌倒過,但因為有師尊,有大法,我總能一次又一次在最絕望的時候站起來。
寫著這篇交流稿,幾度眼眶濕潤:師尊太慈悲了,無論弟子做得多麼不好,總是看護著弟子,讓弟子在魔難中提高。但在常人的花花世界裏,弟子總是精進一陣,懈怠一陣。希望從今以後,我能懷抱著一顆「修煉如初」[1]的心,修好自己,救度眾生。
註﹕[1] 李洪志師父著作:《二零一四年舊金山法會講法》
(原文: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2/3/11/法輪大法讓我不再迷茫-439827.html)
(本文主圖攝影:龔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