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源流考(1)

文/聞以明(明慧之窗記者朱靜如編輯)

中國歷來被稱為「神州」大地,演繹了豐富多彩的神傳文化。可是,現在的中國大陸,寺廟、道觀、教堂成了「文旅項目」,以各種噱頭吸引遊客,有的漫山遍野,立著各種稀奇古怪的神像,和遊客合影,以各種名義斂財,搞得名山大川烏煙瘴氣。

以前的方外之地,清修之所,變成了今天的「印鈔機」和中共的政治工具。網上和生活中,人們也越來越多地拿「修煉」一詞來揶揄和裝酷,實際上褻瀆著修煉的神聖。

儘管在今日中國,僧道及其所在場所都成了做各種交易的對象和地點,但就在一九四九年之前,這些千百年前的古建寺觀,依然是修佛修道者修心向善、清心去執的一方淨土。本系列文章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闡述「修煉」二字所承載的重量。

修煉覓源

在《莊子外篇・在宥》中,記載了大約在5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修煉故事。

在崆峒山有一位隱者廣成子,黃帝聽說後就去拜訪他,說:「請問修煉至高大道的要訣是甚麼?」廣成子一開始不搭理他,黃帝三個月後,再一次以至誠問道。廣成子說:「至道之精,竊竊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方可長生。」

至高大道的最高境界,是心中一片空漠,甚麼也不去看,甚麼也不去聽。凝神靜修,你的肉體將自然端正。你的身體十分潔淨,你的心神非常清爽,不使你的身體勞頓,不使你的精神分散,這樣就可以長生。黃帝受廣成子啟悟,又拜訪其他修道高人,精誠修煉,留下了修道良方。

《黃帝內經》是後人根據黃帝與岐伯關於人體與宇宙奧秘的對話,整理而成的典籍。

老子留下《道德經》五千言,其中諸多論述,今天許多人都耳熟能詳。(明 文徵明《 老子像》,公有領域)

到了東周時代,又一位修煉界的關鍵人物出場了。老子留下《道德經》五千言,其中諸多論述,今天許多人都耳熟能詳,「道可道,非常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對於修煉,老子直指核心,「絕巧棄利」,「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公元前六百年到公元前三百年,被德國哲人雅斯貝爾斯稱為「軸心時代」。西方誕生了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東方的老子、釋迦牟尼、孔子相繼誕生,東方三聖出生年月前後不超過二十年。

至此,奠定修煉文化三個支點,渾然成形,道家老子、佛家釋迦牟尼、儒家孔子,成為此後兩千餘年中華文明的主脈。

到西漢漢武帝時代,儒教被確立為國教,在東漢興起道教,漢明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三教此起彼伏,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側重,反覆演繹,充份實踐,在中華大地上啟發無數眾生,體悟神傳文化的內在涵義。

葛洪正義

到了魏晉時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修真大道,隱逸之風盛行。葛洪便降生在這一時期,自號「抱朴子」。他是一位修煉得道者,精通醫學、煉丹術。葛洪承上啟下,對於修煉之道,予以切實地詮釋,著有《抱朴子》、《神仙傳》等。

當時,有許多假道、邪道在世上流傳,葛洪指出有許多人自號高名,或使用小能小術以誆騙世人,為害不小。

葛洪自號「抱朴子」,是一位修煉得道者,精通醫學、煉丹術。(明 丁雲鵬《葛洪移居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

在《抱朴子》中葛洪寫到,「假托小術,坐在立亡,變形易貌……或致殘滅良人,或欺誘百姓,以規財利,錢帛山積,富喻王公,縱肆奢淫」,有人假冒神仙,為禍百姓,貪財好利。使那些有志於修煉的人,帶來迷惑。

這時,沒有葛洪,也會有別人出來撥亂反正,澄清事實。葛洪說,「神仙實有,仙道可學」,第一次以修煉者的身份,真切地道出了修煉的歷史淵源。

有人說沒見過,不相信。對此,葛洪認為「天地之間,無外之大,其中殊奇,豈遽有限」,「不見仙人,不可謂世間無仙人也」。宇宙天地之大,人所知道的是很有限的,沒見過仙人,仙人就不存在嗎?

葛洪舉例說,歷史上有神仙存在的大量記載,劉向在《列仙傳》中就舉出了七十餘位仙人,劉向學識淵博,所學正統,他的記載是可信的。再有,許多正史都記載了神仙事蹟,「而後漢書又載,魏尚能坐在立亡,張楷能興雲起霧。皆良史所記,信而有徵。而此術事皆在神仙之部,其非妄作可知矣。」

《後漢書》為二十四史之一,為官方正史。在二十四史的前兩部《史記》、《漢書》中,不專門記載修煉的事,只是零星出現。到《後漢書》,開始有「方術列傳」,將方士、醫生、神仙術士等群體集中收錄。自此後,歷代史書均保持了這一科目。

《二十四史》總字數千萬以上,卷帙浩繁,不是專門研究者,一般沒有時間看。如果稍加瀏覽就會發現,中國歷史基本是「人」與「天」之間互動的過程。司馬遷說,寫《史記》的基本原則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記述歷史者往往只是文人,不是修煉得道者,否則,如果有修煉者達到「天人合一」境界,出現神跡,是否會更多地被記錄下來呢?

玄宗弘道

張果老是「八仙」之一,他「倒騎驢」的形像,在民間家喻戶曉,人們都把他當作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認為是虛構的人物。

但是,在《二十四史・舊唐書》中,卻記載了張果確有其人,隱居在中條山。武則天曾召見他,可他卻死在了使臣面前。後來人們又見到他往來於恆州山中,恆州刺史上奏於朝廷。唐玄宗派人去請了他幾次,他才來見唐玄宗。

《仙佛奇蹤插圖》中的張果老。(公有領域)

唐玄宗想知道張果到底是一個甚麼樣的人,讓善於占卜的能士測算張果,算不出來,「懵然莫知其甲子」。讓坐在屏風後面,找「天眼通」的術士來看,說看不見。唐玄宗找來劇毒的堇汁,讓張果連喝三杯,睡著了。醒後,照鏡子,牙齒都黑了,讓人拿來鐵如意,把壞牙敲下來,從懷中取藥塗抹牙床,又睡了一會兒,牙齒都長出來,「粲然潔白,玄宗方信之」。看到潔白的牙齒,唐玄宗終於相信了。

張果說自己是「羲皇」年間的人,談論了一些道法的行旨。後來張果歸山,玄宗為他造棲霞觀,所在地「蒲吾縣」,改為「平山縣」。

《舊唐書》是五代時期修的官史,距離唐朝更近,所以記錄事實比較生動。但到宋朝修《新唐書》時,歐陽修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認為儒家史書不能太突出這些神異的事情,《舊唐書》中許多鮮活生動的東西都去掉了,但張果事例詳實可信,所以基本上保留了,並補充張果的出生年代,「我生堯丙子歲,位侍中。」意為我(張果)生於堯帝丙子年間,官職任侍中。

在宋朝官方修的類書《太平廣記》中,完整收錄了史官認為太神奇、不適合記在史書中的內容。唐玄宗狩獵,捕獲一頭大鹿,廚師正要殺鹿,張果說,「這是仙鹿,已滿千歲。是以前漢武帝元狩五年,我曾為侍從,武帝在上林苑活捉此鹿,接著就把它放掉了。」

玄宗說,「鹿有很多,時代變遷,怎麼能知道這隻鹿就是那隻鹿呢?」張果說:「漢武帝放掉那鹿的時候,曾用銅牌掛在左角之下,作為標記。」玄宗命人察驗,果然有個二寸左右的小銅牌,上面寫著年月。

玄宗又問張果說:「元狩是哪一年?到現在有多少年了?」張果說:「那年是癸亥年,武帝剛開始挖昆明池。今年是甲戍年,已過了八百五十二年了。」玄宗命太史檢校年曆,毫無差謬,他更覺得神奇了。

在《二十四史・舊唐書》中,記載了張果確有其人。

秦漢之時,秦始皇、漢武帝都深信道法,認為人可以通過修煉達到返本歸真的境地,始皇派徐福出海,尋求仙道,成千古奇談;漢武帝尊儒教為國教,但他本人卻一生愛慕仙道,正史始終沒有出現他與修煉得道之人相遇,在三教剛剛興起之際,普及教化,涵養道德為本,或許是時機不到,機緣未成。

唐朝之初,唐太宗胸懷廣大,海納百川,奉行以儒學為正宗、三教並重的包容原則。唐太宗曾說:「朕今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教。」從而明確了儒學作為國家的根本。

同時,唐太宗還提倡佛、道二教,他又說道:「老君垂範,義在清虛;釋迦貽訓,則理存因果。求其教也,汲引之跡殊途;求其宗也,弘益之風齊致。」認為佛道有淨化心靈、純厚風俗的教化之功,玄奘西行求法歸來,唐太宗予以重視,翻譯佛經75部、1335卷,佛教得以空前發展。太宗以後,不同的君主由於不同的原因,而在三教之中各有所側重,但基本上各得其所。

到唐玄宗時代,道教展現了輝煌的一面。開元九年(公元七二一年),唐玄宗迎司馬承禎入京,親受法箓,成為第一個取得道士資格的皇帝。於開元十年(公元七二二年),詔令在兩京和各州設置尊崇老子的玄元皇帝廟和培養道教學生的學校──「崇玄學」。至開元二十九年(公元七四一年),「崇玄學」正式改稱為「崇玄館」。

開元二十九年(公元七四一年)詔制老子圖象,頒布天下。開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玄宗親注《道德經》,規定《道德經》為道經之首,並把《道德經》列入科舉考試範圍;開元二十五年(公元七三七年),規定道舉制度;開元二十九年(公元七四一年),規定兩京及諸州皆立崇道學,以《道德經》及《莊子》、《列子》、《文子》等開科取士。

盛唐時期的這一系列的舉措,為百姓了解修煉文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盛唐時期的這一系列的舉措,為百姓了解修煉文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公有領域)

(待續)

【關聯文章】
「修煉」源流考

【延伸閱讀】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真有其事
「大隱隱於朝」 東方朔的神奇故事
筆的故事
淺談古今服飾之變遷
張果老倒騎驢蘊含的天機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5/9/22/「修煉」源流考(1)-499704.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5/9/25/「修煉」源流考(2)-499705.html

(本文主圖説明:軒轅問道圖(局部),表現的是黃帝在崆峒山求道廣成子。公有領域)

您可能喜欢我们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