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倒霉歲月」:吃得了苦,才擔得起重任
文/《明慧週報》(明慧之窗記者周慧文編輯)
姜尚,字子牙,號姜太公,是周文王、武王的軍師,也是齊國的開國始祖。根據《封神演義》,商末周興之時,他奉師父元始天尊之命下崑崙山,入世助周伐紂。然而,在成就千秋偉業之前,他經歷了一段常人難以想像的磨煉心性的歲月。
初到朝歌:接連碰壁
姜子牙初到朝歌,投奔舊友宋異人。宋異人為他安排了婚事,他娶了馬氏為妻。可馬氏是常人,不懂他肩負的使命,反嫌他無所作為,常對他埋怨指責。
為了安頓生活,馬氏讓姜子牙做些生意。他先去後園砍竹編成笊籬挑到城裏賣,結果一天一個也沒賣出,挑著擔子走了七十里,肩頭壓腫。不僅沒賺到錢,回到家還被馬氏譏笑。
宋異人又勸他賣麵粉。姜子牙挑著一擔麵粉進城,走遍四門也沒賣掉一斤。好不容易遇到買主,卻只要一文錢的麵粉,他低頭撮麵粉時,不慎被驚馬拖倒,麵粉撒落一地,被風吹得干乾淨淨。姜子牙狼狽回家,又挨了馬氏一頓罵。
做生意接連失敗
宋異人隨後把自己的飯店交給他經營。可天不作美,當天中午突降大雨,暑氣蒸騰,豬羊肉餡迅速變質,點心餿了,酒也酸了。
宋異人擔心他受挫,讓他去販賣牛馬豬羊,偏偏趕上朝歌禁宰牲、禁賣酒,姜子牙辛苦販來的牲口全被沒收。他只能無奈回家,臉色如土。
一連串失敗後,姜子牙利用宋異人的房子在朝歌開了個算命館。幾個月無人問津,他依舊堅持守館。終於等到第一位客人,自此聲名遠揚,門庭若市。
離開朝歌:奔赴使命
不久,姜子牙決定去西岐尋找明主,勸馬氏同去,馬氏堅決不願,二人緣盡於此。姜子牙寫下休書,辭別宋異人,前往磻溪垂釣。
周文王識得子牙為大賢,特令百官齋戒三日,親往磻溪迎接,拜為丞相。八百年周朝基業自此奠定。
「倒霉歲月」的意義
姜子牙年輕時的那些屢敗屢戰,看似接連的倒霉事,其實都是對心性的磨煉。賣笊籬、賣麵粉、開飯館、販牲口……每一次失敗,他都沒有抱怨,沒有放棄,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堅守初心。
正是因為他能忍常人不能忍的苦,吃常人不能吃的虧,才能配得上日後輔佐明君、成就千秋偉業的榮耀。
所以,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不順甚至嘲笑時,不要抱怨,也不要輕易退縮。要像姜子牙一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把吃苦當磨煉,把挑戰當機遇。只有吃得了苦,才能挑得起重擔;只有不怕苦累,才能成就真正非凡的人生。
明慧網原文:
明慧週報:中國版(第一零七四期) https://qikan.minghui.org/qikan.aspx?id=215279
(本文主圖説明:《御府繪林珍賞・冊・無款江濱垂釣》,台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