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畫家:真善忍極為美好
文/明慧網德國記者德祥(明慧之窗記者宋芙瑛編輯)
德國畫家威斯納(Andreas Wisner)傾聽中共殘酷迫害法輪功的真相時,悲痛落淚。之前他多次在德國薩克森州的肯尼茲城裏看到法輪功學員的活動,這次他與法輪功學員進行了詳細交談,讚歎真、善、忍價值極為美好,並簽名制止中共活摘器官的反人類罪惡。
以上這一幕發生在二零二四年十月二十六日,當時法輪功學員在肯尼茲市中心紅塔廣場舉辦信息日活動(本文主圖)。他們向當地民眾展示法輪功的美好,並揭露中共對法輪功學員長達二十五年的迫害以及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等罪行。
法輪功學員的活動吸引了畫家威斯納在内的不少過往民眾的關注,他們紛紛接過真相資料,有的與學員交談,並簽名聲援法輪功學員反迫害。
肯尼茲(Chemnitz)是德國薩克森州繼萊比錫和德勒斯登之後的第三大城市。東德共產統治時期,該市從一九五三年改為卡爾・馬克思城。東歐共產解體後,兩德統一之前的一九九零年四月二十三日,該市居民通過投票,恢復了肯尼茲的名稱。兩德統一後,該地區湧現了七千多家新公司。二零二零年,該市被選為二零二五年歐洲文化之都。
畫家:施暴者終將品嘗惡果
前述德國畫家維斯納是當地人,他表示,「我知道中國正在發生甚麼事,特別是(中共)對法輪功學員的迫害與活摘器官,德國在這方面已有很好的報導,但很少人關注。要是中共甚麼時候解體了,我會很高興的。」
維斯納先生覺得法輪功學員信息日的氛圍「非常好,很平和」,「我非常喜歡黃顏色,實在是太喜歡了。」
維斯納表示,「真、善、忍是生命中極為美好的價值」,「人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事,都需要擁有很多耐心、自律和自我約束。」
維斯納先生很認同真、善、忍有益於人類,「如果能堅持這樣做,會活得更好、更自由,而且用另一種方式與他人和其他生命體相關聯。」
二十五年來中共不允許中國百姓修煉真、善、忍,他說:「(中共)無法扼殺這些人類的普世價值。最終會遵循因果報應,業力會還原到那些始作俑者身上。到了某個時刻,整件事情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回到造成這一切的人身上。」
退休夫婦:真善忍應該是所有人的價值觀
德格(Derger)夫婦看到法輪功學員的信息日活動,停下來與學員交流。太太表示中共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太糟糕了」,先生很贊同她的看法,他們雙雙簽名制止中共迫害法輪功。
德格先生退休前是工會秘書,德格太太退休前是薩克森的公務員。他們都覺得法輪功學員展示的氛圍「讓人內心平靜」,並認同真、善、忍的原理。聽到中共二十五年來不允許民眾修煉真、善、忍,他們覺得不可理喻。
太太說:「我根本無法想像,僅僅因為這對我們的生命很重要,(中共)就禁止修煉。」她談到自己對真、善、忍的理解,「這些應該是所有人的價值觀。」
德國青年亞倫(Aaron)路過法輪功學員信息台,感到學員展示的這些都非常吸引人,「而且他們分發的資料是關於活摘器官的訊息,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因此,他停下腳步與學員交談。
「我又聽了一遍,覺得這裏(法輪功學員)在做好事。」亞倫很認真地閱讀了簽名表,然後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人被利用來從事某種活動,例如摘取器官或類似的事,讓我很難過。這應該由當事人自己決定,人有自己的想法,沒人願意受折磨。」他覺得「應該以希望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他人,沒人願意被盜走器官」。
「因此我在此簽名」,亞倫說,「我覺得(法輪功學員做的)是件好事,中國的方方面面確實應該有所改變。」
亞倫還感到法輪功學員的活動「確實讓人內心感到平靜」,聽到中共迫害法輪功學員,並禁止民眾修煉真、善、忍,亞倫說中共的做法「太糟糕」,「(中國)真的應該有所改變。」
「人也希望和平地生活,想要安靜、和平,想要和平共處,互相幫助。事實上,世上沒有人真的想看到血流成河。」亞倫強調說。
談起中共,也讓人聯想到過去的東德,「東德確實很糟糕」,亞倫雖然沒經歷過東德的共產統治,但他的母親在東德長大,「那是一段很糟糕的日子。那裏人確實沒有自由,就像被關押起來似的。必須遵守(共產黨)的規矩,不然就會有不好的事發生。」
「(共產黨)也會指派人做一些人們並不想做的事」,亞倫希望共產主義不要再捲土重來,「共產主義很壞」。
【關聯文章】
世界需要真善忍
【延伸閲讀】
台灣淡水藝術嘉年華 民眾歡迎天國樂團
「法輪大法教人真善忍,讓人肅然起敬」
新唐人鋼琴大賽圓滿落幕 再現古典輝煌
加國啤酒節主辦方讚天國樂團:傳遞真善忍 積極向上
土耳其市府官員:請每個月都來教煉法輪功
▌在線閱讀各語種《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
▌線上免費學習班 :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
▌天梯書店:https://www.tiantibooks.org/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4/10/29/德國畫家聽真相淚流不止-讚真善忍極為美好-484451.html
(本文圖片來源:明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