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詩品人生】清風兩袖 不帶江南一寸棉

【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綜合編輯】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彪炳青史的清官廉吏,他們講究天理良心,相信因果報應,淡泊自律,潔己愛民,深受百姓擁戴和推崇。他們或為表示心志,或為警示自身而作的詩、文、辭、對聯等,為後人所稱頌。

言為心聲,他們以此表明自己的官德、官風、政願等為官之道,拒腐詩文催人奮進,充滿正氣,流芳百世。

(接前文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做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悲。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北宋包拯是中國為政清廉的典範,其「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為官之道有口皆碑。《書端州郡齋壁》這首詩是寫在端州衙府中央大廳牆壁上的明志詩,詩的內容同包拯為人一樣正氣凜然,用以警示自己和全體官吏。(詳文見【讀古詩品人生】書端州郡齋壁、西湖

包公祠。(公有領域)

據傳,包拯六十大壽時,料想會有人來送禮,於是吩咐家人一概不收,但第一個送來壽禮的竟是皇帝,是當朝天子派司禮太監來送禮。送禮來的太監在一張紅紙上寫道: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徵。
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理不通。

包拯一看思忖再三,決定就是得罪皇上也不能破這個例,於是他提筆在紅紙下方添了四句,表明他拒禮的緣由:

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

就這樣,包拯有禮有節、言辭懇切地辭去了皇帝所贈壽禮,司禮太監見之有理,只好帶著禮品和紅紙回宮交差。

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
若有贓私並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間。

這是明代吳訥在禮盒上題的回絕詩《題禮盒》。詩的大意是:我帶著簡樸的行裝乘船向東而去,將要渡過前面最危險的灘頭。如果我的行李裏有贓私和土特產,就讓我帶著這些東西淹死在碧波當中吧!

吳訥為人剛直公正,廉潔自持,曾嚴懲貪官董正等四十四人,威震朝野。他任監察御史時,負責貴州地區的檢察工作,查處了全部陳年積案,為官一任,新案發案率幾乎為零,貴州吏治煥然一新。當地官民「敬之如神明,愛之如父母」。

吳訥巡視貴州後,朝廷有例,要稟報當地官員得失。返京途中,有地方官員派人追至夔(音葵,kuí)州(今四川奉節),饋贈他黃金百兩。吳訥憤然拒絕,沒有打開封皮就直接退回,還在上面題了這首詩。

詩文盪氣迴腸,用以自警、自律、自省,也是對行賄人奉勸:自古來行賄受賄,天理難容。

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貧,
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

這是明代李汰回絕考生暗夜行賄所題的詩。詩的大意是:認清義與利的真諦,就會懂得如何取捨,儘管我是個生活不富裕的讀書人,但拿黃金也難收買我;別以為暗夜收賄沒人知道,人在做天在看,若收了錢,在我朝拜天地時,鬼神都會斥責我是貪官。

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時,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舉考試,夜裏有考生帶黃金上門行賄,李汰嚴詞相拒並作詩回絕。第二天,科場門上高懸一幅大匾,上面正是這首詩,詩中,他自比陳腐無用的讀書人,用「腐儒」彰顯克己修身、固守名節的清廉情操。

李汰文章很有造詣,受朝廷重用,雖身居要職,但為政清廉,正氣凜然,黃金不換清貧,在錢財面前毫不動心。這首詩同時告誡人們: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神共知。

絹帕麻茹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是明代于謙寫的一首《入京詩》,詩的大意是:絹帕、蘑菇和線香等土特產,本應供人民享用,只因貪官污吏搜刮,它們反而給百姓帶來災難。我甚麼也不帶,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免得百姓們有所不滿地說長道短。

于謙像。(公有領域)

于謙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他做官清廉,為人耿直。當時,明朝日趨衰落,朝廷政治腐敗,官吏貪污,賄賂成風,人民強烈不滿。那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各地百姓那裏搜刮大量財物,以備回京後獻給皇帝和朝中權貴。

于謙認為這種風氣不可取,所以他擔任巡撫從外地回京時,甚麼禮物也不帶,別人感到奇怪問他原因,他就寫了這首詩作答,也予以諷諫。搜刮的危害,清廉的必要,輿論的反應,勸諫的苦心,盡在詩中。

後來奸佞以莫須有的「謀逆」罪名陷害于謙,他被英宗詔令死刑。在查抄于謙家時,沒有發現一件值錢的東西,廉潔奉公至此,「兩袖清風」成語即由此而來。舊時比喻官吏清廉,毫無貪贓枉法之事,往往用此語形容。現在也用來形容瀟灑飄逸、超脫凡俗的樣子。

于謙去世那天陰雲密布,人們都認為他被冤枉;死後葬於杭州西湖,與岳王廟相映生輝。可惜在文革期間,于謙墓區的地表建築幾乎被全毀。

檢點行囊一擔輕,京華望去幾多程。
停鞭靜憶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這是明代況鐘在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述職時寫的詩《離任》。簡易輕便的行囊,天日可鑑的坦蕩,超然物外的思緒,大義凜然的正氣,上不負君下不愧民,詩文令人過目難忘。

況鍾曾在蘇州為官多年,他到任後平反冤獄,揚善懲惡,興修學府,關心民間疾苦,被蘇州人稱為「況青天」。他做官三十年,家中卻未增添任何田產,人們在他死後歸葬時發現,「舟中惟有書籍並服用器物而已,別無所有」。

況鐘離任時,當時蘇州大小官員和百姓紛紛贈禮送行,他全部拒收並寫了一首《拒禮詩》,詩文如下:

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
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洒淚注如泉。

除了描述當時士、民們紛紛趕來為他送行的感人場景,也傾吐心聲,「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正是他為官清廉的寫照。

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
感君相送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這是清代葉存仁寫的拒禮詩,意謂:做人要有良心,哪怕是舟行河中,月夜寂靜,可避人耳目,可掩蓋隱惡,卻迴避、掩飾不了自己的良心。

葉存仁先後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為官三十餘年,清廉不苟取,甘於淡泊,治政有方,深受百姓愛戴。有一次,他期滿離任時,僚屬們派船送行,但船隻卻遲遲不啟程。直到夜半才見一葉小舟划來,原來是僚屬們給他準備的「大禮」,怕人知道,特地在深夜送來。

葉存仁見此情景,揮筆寫下這首詩,向僚屬們表明自己的態度和志向,並將禮物退回去。力重千鈞、擲地有聲的「不畏人知畏己知」,彰顯嚴於律己、力行道義的自覺境界,做了虧心事,即便別人不知,自己也會一輩子不安。

力重千鈞、擲地有聲的「不畏人知畏己知」,彰顯嚴於律己、力行道義的自覺境界。(明 仇英《秋江待渡圖》局部,公有領域)

結語

中國古代諸多清官「作詩拒禮」,是口心一致、表裏如一地去貪戒賄,並非沽名釣譽。詩句簡潔明瞭,其坦蕩的襟懷,無愧於天地、無愧於百姓的浩然正氣,淨化著人們的心靈,同時也警醒和勉勵世人:敬天信神,相信善惡有報,時時處處遵守天理、道德和良知!至今讀起來仍餘味悠長,發人深思。

在中華傳統文化下,熟讀儒家學問的,都心繫黎民百姓,想為國為民做點好事,要通過做官來實現其理想與抱負。從歷史上看,確實有很多有各種成就的都是有官位的,清正廉明的同時,為後人留下學說、學術成就等,對今天的中國人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從中可以學習和借鑑。

中共篡政後,通過各種政治運動摧毀傳統文化,無中生有地編纂出一個反天地神佛的黨文化,能當上中共官員的不是看學問、道德品質,而是看出身,看對中共假、惡、鬥本質的理解程度,會不會順著中共的流氓習性走。

再看中共的這個家族,那個家族,聽上去光鮮,但有幾個家族能挺過二、三十年,做的都是缺德事、造業事,即使有中共的謊言掩蓋,也達不到古人的家族興旺,都是表面現象,都長久不了,遲早會有惡報的。

(本文是《古代清官拒賄詩選第二集》)

(待續)

【關聯文章】
古代清官拒賄詩選
讀古詩品人生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4/12/【神傳文化】「不愧蒼天不負民」-238888.html
【古代美德詩話】包拯:書端州郡齋壁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10/15/112014.html

(本文主圖説明:清 徐揚《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您可能喜欢我们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