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友弟恭親情感化 善待兄弟得福報
【明慧之窗記者周慧文編輯】中國儒家重孝悌,孝指的是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係,而悌則是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最佳狀態便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古代這類故事非常多,下邊就說說幾個善待兄弟的故事。
弟弟向哥哥伸出援手
明朝有一對名叫趙彥雲、趙彥霄的兄弟倆,兩家人一直住在一棟房子裡,長達20年。因祖上積攢了一些錢財,兩家人的生活都沒甚麼大問題。
但後來哥哥趙彥雲開始喜歡遊蕩、揮霍,家裏的資產敗得很快。弟弟趙彥霄多次規勸哥哥,但怎奈哥哥不聽。於是趙彥霄提出了分家,因為他擔心家產會很快被哥哥敗光。
果不其然,分家後,趙彥雲沒多長時間就將自己的財產敗了個精光,而且還欠了一身債。他沒有臉面再見弟弟,就打算搬得遠遠的。此時已經快過年了。
趙彥霄得知後,就在除夕夜將哥哥和嫂子請到自己家中,對哥哥說:「弟弟我原本就沒有分家的意思,只是擔心家道中落,恐怕會遭到飢寒之苦,不得已才提出了分家。如今幸好還留有一半財產,還可以供我們兩家人生活。希望兄長今後努力持家。」說罷,將分家字據燒燬,並讓哥哥掌管家政,倉庫鑰匙也都交給了哥哥。
趙彥雲深受感動,也深感羞愧,從此痛改前非,勤儉持家,而心胸坦蕩的趙彥霄和兒子後來都取得了功名,成為當時的顯達之人。
這是趙彥霄善待兄長的福報啊。
哥哥以情感動弟弟
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陳世恩的,河南歸德府夏邑縣人,他一五七九年考中舉人,一五八九年中進士,授保定府推官,後來還升任戶科給事中、右給事中至工科都給事中。
陳世恩共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他的大哥也很好學,考中了舉人,還做了官。不過,他們的弟弟卻很貪玩,早出晚歸,在外遊蕩。陳世恩的大哥很擔心,就三番五次勸說他不要出去遊玩,要把時間放在學業上,也不要回來那麼晚,讓家人憂心。但弟弟始終不聽,還是一如既往地往外跑。
陳世恩看著這一切,便對弟弟說:「大哥的中正之言你聽不進去,長此下去,會傷害兄弟間情分的,有害無益。」但是弟弟仍不放在心上。於是,他想了個辦法,他每天晚上守在大門口,一定要等到弟弟回來才鎖門。他還對弟弟噓寒問暖,問他冷不冷,餓不餓,但並不批評他,他的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這樣一連好多天,陳世恩都是如此,弟弟非常感動,也徹底醒悟。他表示再也不要讓哥哥們操心了,從此不再貪玩到那麼晚回家了。
由此亦可看出陳世恩是一個怎樣注重人倫關係、注重德行之人,其仕途順利也與此有關。
(參考資料:民國《寰球名人德育寶鑒》)
兄弟互送稻穀
韓國高麗時代,在禮山郡大興面(地域名)住著李成萬及李順兄弟倆,他們非常和睦,即使結婚分家以後他們仍然一起耕作。
與往年一樣, 兄弟倆齊心協力勤勉耕作,這一年又取得了好收成。兄弟兩人各自從田的兩端開始收割。兩人割下的稻穀比一比,一樣多。所以兄弟兩人商定各自拿走自己割下的那一份。
到了晚上,弟弟想:「哥哥家裏人口多,我們不該平分。」所以弟弟趁夜黑悄悄到農田裏把很多稻穀移到哥哥那一邊。然而,當天晚上哥哥也在想:「弟弟剛成家,需用一定很多。」就趁夜到田裏把自己割下的稻穀中的一部分放到弟弟的穀堆上。
天亮後,兄弟兩人見各自的穀堆一點兒也沒見少,都暗自覺得奇怪。到了晚上,兩人又似前夜一般搬送了稻穀。然而第二天谷堆還是老樣子。到了第三天晚上兄弟兩人又去搬稻穀,在皎潔的月光下兄弟倆碰個正著,這才恍然大悟。
除了互敬互愛,兄弟倆還極其孝順父母。韓國高麗世宗皇帝知道後,為表揚兄弟倆並為垂范後世子孫,下令建造了旌門。 在燕山君時代,又建立了「李成萬兄弟孝悌碑」,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曆史了。
【關聯文章】
兒童教育
【延伸閲讀・專輯】
《為甚麼會有人類》讀後感
珍惜人生
明慧網原文:
明慧週報:中國版(第九一九期) https://qikan.minghui.org/qikan.aspx?id=206884
(本文主圖説明:明 彭年/錢穀《鶴林玉露一則書畫合璧・卷》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