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色蔭子解囊相助 古代好官濟危解難福及子孫
【明慧之窗記者古雲綜合編輯】中國歷史上的清官、好官歷來受到人們的敬仰,那是因為他們擁有重德行善和愛民的理念。
以下是幾個歷史上好人好官的故事,一起來看看。
拒色蔭子
明朝萬曆戊戌年狀元趙秉忠的父親,在縣裏協助縣官做事。有個世襲將軍的後代受冤枉,趙秉忠的父親盡力為他平冤出獄。
將軍的後人很感激,又沒辦法報答而覺得很慚愧,於是想將女兒送給趙父作妾,趙父搖手說:「你們是名門之後,使不得!」對方再三懇求收下,趙父又搖手說:「使不得!」終究不從。
後來趙秉忠上京應試的路上,有人拊著他的轎子說:「使不得的中狀元。」連說好幾遍。趙秉忠考取後回家告訴他父親,趙父感慨地說:「這是我二十年前的事情,從未告訴他人,神明卻告訴了你。」
路遇母女 解囊相助
宋朝的王曾,在他赴京趕考的途中,見到有母女二人,在路旁哭泣,而且,哭聲甚為悲切。王曾就去詢問附近的鄰居,鄰人說:「這對母女家裏窮,她們家積欠公家的稅賦錢,官府現在催逼得緊。只好準備把女兒賣掉,來還債。母女倆難捨難分,所以才哭啊!」
王曾於是就去拜訪她家,了解到情況確實如此。王曾對這位母親說:「你可以把女兒賣給我,我因為做官,必須要經常的往來,路過此地。這樣,你們母女,也可以時常的見面。」這位母親同意了,於是,王曾就給了她所欠官府的錢,約定三天之後,王曾再來到這裏,將她的女兒帶走。
但是,過了三天之後,王曾並沒有去她家帶走她的女兒。這位母親感到很奇怪,就到王曾所講的旅店去拜訪。這時候,才知道:王曾只是個讀書人,已經去趕考了。王曾還留下了一封信,囑咐旅店交給這位母親。王曾在信中,建議這位母親,為自己的女兒,選擇一位忠實可靠的人家,把她嫁出去。
後來,王曾到京城赴考,連續三次,都高中了榜首,三次被任命為宰相,並且還被皇帝封為沂國公。在其治下的地區,老百姓都讚頌其政績,並為他畫像、立生祠以紀念。
王曾去世後,仁宗親篆其碑曰「旌賢之碑」,後又改其鄉為「旌賢鄉」。大臣獲得天子賜寫的碑篆是從王曾開始的。宋仁宗去世後,其選擇的將相配享太廟中,王曾排在第一位。
在火災時修省自身的好官
陳德榮,在乾隆元年,擔任貴州按察使的官。當時清軍與苗族人的戰事剛結束,苗族人居住的疆域漸漸被平定,駐紮在苗疆的軍隊、將士、官吏急切地求立功,多以苛刻地對待苗族人為能。
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年),貴陽發生大火,陳德榮認為火災是天意在,警告人類,就對上級說:「天意如此,當竭力誠心地修省自身,苗族人也是人,豈可全部殺掉他們?」上級感動,警告、命令將士、官吏按照陳德榮說的,不再濫殺苗族人。
乾隆四年陳德榮掌管一省民政、財政,他廣泛地設置供流離失所者居住的住所,收留在旅行途中生病的人;為囚犯增加了飯食;在寒冬,撫恤沒有衣服的病人、孤寡老人;在苗疆,設立了二十四所義學,風氣就改善了。
陳德榮施行德政、造福於民,不但受到皇帝和官府的稱讚,而且得到廣大百姓、特別是廣大苗民的頌揚。正史《清史稿》特為陳德榮立傳,其家族後代名人輩出。
【參考文獻】
《壽康寶鑑》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列傳二百六十三循吏二》
《集福消災之道》
【延伸閲讀】
【茶餘夜話】見色起淫心 自毀前程
【精采回顧】為了一次地震 冥界準備了五十年
父母修善 兒孫有福報
中共官員和古代官員的差異有多大?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5/9/23/歷史故事-拒色蔭子-313229.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5/11/3/歷史故事-在火災時修省自身的好官-317848.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4/4/文史漫談-古代濟危解難故事選-238554.html
(本文主圖説明: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宋元明)・冊・宋仁宗一》,台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