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如戰場?三個故事告訴你「利他」更有競爭力

商場如戰場?三個故事告訴你「利他」更有競爭力

文/唐風(明慧之窗記者宋芙瑛編輯)

現代社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推崇進化論宣傳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競爭法則,尤其在經濟領域,「商場如戰場」已是普遍共識,不但將同業間的競爭比喻為「商戰」,進而把買賣雙方的關係看做戰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這給人造成一種錯覺,如果不傷害對方就無法成功或者攫取最大財富,在某種程度上這導致了社會的惡性競爭和誠信的缺失。

事實果真如此嗎?在經濟領域裏是否需要播撒善的種子呢?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對老夫婦走進一間旅館的大廳,想要住宿一晚。無奈客房已滿,飯店的夜班服務生說:「十分抱歉,今天的房間已經被早上來開會的團體訂滿了。若是在平常,我會讓二位到其它旅館,可是我無法想像你們要再一次的置身於風雨中,你們何不待在我的房間呢?它雖然不是豪華的套房,但是還是蠻乾淨的,因為我必須值班,我可以待在辦公室休息。」這位年輕人誠懇地說,感激不盡的老夫婦接受了他的建議。

幾年後,這位普通的服務生收到一位先生寄來的掛號信,邀請他到紐約一遊。在抵達曼哈頓幾天後,服務生見到了這位當年的旅客,這個路口正矗立著一棟華麗的新大樓,老先生說:「這是我為你蓋的旅館,希望你來為我經營。」

這旅館就是紐約最知名的華爾道夫飯店,這家飯店在西元一九三一年啟用,是各國的高層政要造訪紐約下榻的首選。老先生叫威廉﹒阿斯特,當時接下這份工作的服務生就是希爾頓首任經理喬治﹒波特。

紐約的華爾道夫飯店。(公有領域)

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遇被喬治無意中獲得,而威廉﹒阿斯特所青睞的正是他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之心。

莎士比亞說: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而在東方古老的觀念中更不乏勸人向善的格言,老子認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民間更有「財寶有腳尋善人」的說法,壞人為追逐利益作惡,然而「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

李洪志先生於一九九二年傳出法輪大法,在講法當中更將財富與道德的關係闡述得非常清楚,法輪功告訴人符合真善忍特性的行為才是正確的行為。而真修大法弟子依循善的原則做事做人,不但沒有在競爭激烈的各行各業中被淘汰,反而獲得了成功,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善心待人 業績遙遙領先

大陸一位法輪功學員曾是省外貿系統的工作人員,工資收入與工作成效掛鉤。 一九九四年十月份因病開始修煉法輪大法,隨著心性的提高,他的健康狀況發生了一系列驚人變化,心胸也變得寬廣坦蕩,不與別人爭名逐利。

在工作中,如果發生業務範圍重疊,或者別人要做他已成功開發的項目時,他想到師尊的教誨,總是真心實意地幫助別人,把自己的業務資料毫無保留地交給同事,自己從新另外開拓另外的業務管道,這在修煉前是決不可能的事情。

修煉了法輪大法以後,因為思想境界得到昇華,身體健康了,在經濟上也並沒有失去甚麼,相反他拓展業務做甚麼成甚麼,業績在公司還是一直遙遙領先,人緣與口碑也很好。

一九九九年中共迫害法輪功修煉者時,公司領導與同事沒有一個助紂為虐。惡警兩次搜查他的辦公室,在同事的幫助下,惡警甚麼也沒有得到。事後有同事告訴他說:大家都為你作證,都說你為人好,是行業先進工作者,對公司貢獻大。

法輪功教導人遵循「真、善、忍」原則做人處世。 (明慧網)

以真善忍處事 生意做得更好

台灣蘇澳鎮一家塑膠袋工廠的老闆林崇祺, 於一九九七年尋尋覓覓找到法輪大法之後,他的人生態度開始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從真善忍的法理中明白了生命的真諦,找到人生的方向,洞悉事務的因緣,不但崇祺夫婦和二個女兒同時走入修煉,他的父母、弟弟、二位叔叔和一位姑姑也相繼得法,成為堅定的法輪功學員。

崇祺說:「我在大法中受益最大的是,對於人生態度的改變,感到非常輕鬆愉快。自從修煉後,因為諸凡待人處事都有真善忍法理作指導,比較不會那麼執著,因此對事務的觀察力變得比較敏銳清晰,凡事容易一目了然其間的因果,等於是智慧開了一樣,對於做生意也起了很大的幫助。」

「在生意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利益之心較淡,抱著服務客戶為優先的態度,生意反而變得更好。同時也以真善忍的態度去對待同業,主動幫忙他們,不像修煉之前那樣純以利益考量去競爭,同業受到感動,一有機會也是很有誠意地回饋。」

崇祺舉例說:「有次,與某同業都到同一家公司去交貨,這位同業不知如何聯絡交貨事宜,看他急得滿頭汗,我就主動幫他聯絡所有事宜,有一次還主動幫他搬貨。比較熟識後,同業表示,感覺我與其他老闆不一樣,比較特殊,對我產生了信任。現在,有甚麼風吹草動,比如原物料價格或貨源問題等,跟這行業有關的消息,他也會主動打電話來通報和討論。」

結語

其實,在現代經濟學理論中,人類自由市場同業間的競爭,是人們在互助合作的前提下,為爭取最有利的地位而做的自我努力,在商業領域同樣存在如何正確對待自己與他人的問題。

合作是與人為善的體現,競爭是努力自我完善的體現,這種競爭,與進化論描述的生物學上的「爭鬥」實在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商業競爭是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讓擁有的有限資源做最有效率發揮,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大家都能活,並且都能活得更為美好,是有智慧的人類分工合作的方式。

在自由市場裏,商業交易總是有利於買賣雙方的,雙方都覺得「值得」,否則不會成交。也就是說,買賣雙方都是贏家,商品在本質上即包含著有某種價值的利他因素,做出更優質的產品,贏取消費者的心,自然就贏得了市占率。

善心,為他人著想,不僅有助於建立起良性的競爭關係,提升產品質量與性能,更有助於贏得客戶的讚譽和信任。另外,善心還是工作環境中的粘合劑,他能凝聚、吸引、留住人才,使上下同心、力可斷金,工作效率必然提高。更何況,善言善行能夠給人帶來真正的天佑與福報,遠離一切天災與人禍,傳播了善的種子必將結出纍纍碩果,最終在競爭中穩穩勝出。

【延伸閲讀】
江灰盡 狂言滅
高雄廣告公司老闆:走過險灘 感悟經商正道
稻盛和夫也這樣做 根植於信仰的經營之道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2/7/9/善的種子結碩果-259991.html

(本文主圖來源:pixabay)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