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輪迴研究漫筆(1)前世濫權行惡 今生貧病交迫
文/青笛(明慧之窗記者李蓮編輯)
他躺在長椅上,目似垂簾,心如止水,他的意識進入類似佛家打坐的入定狀態,當被告知一個千里之外的陌生人的名字後,入定中的他就能對此人進行超越時空的解讀,詳述此人目前的狀況,診斷其疾病並建議治療方法,同時解讀其前世今生的因果。
這個人就是愛德加・凱西(Edgar Cayce,1877-1945),一位平凡的基督徒,當時的預言家。然而,他一生卻受到過許多懷疑和非議。
大通靈家凱西
哈佛大學曾派慕斯特博格醫生調查凱西,結果親眼所見的事實,使這位醫生深信不疑。凱西在佛吉尼亞海灘期間,有不少來訪者前來打假,其中有一個叫托馬斯・薩格魯(Thomas Sugrue)的人,經過仔細查證,他不僅相信了凱西的能力,而且還專門為此寫了一本書《有一條河》(There Is A River,1942)[1]。
凱西篤信宗教,為人誠樸,從未利用自己的能力求名求利。在他離開人世後的半個世紀中,有很多關於他的書籍出版。
凱西一生留下近一萬五千條解讀被存檔,其中很多涉及被解讀者的往世。吉娜・瑟敏納拉(Gina Cerminara)博士的《生命多世》(Many Mansions,1950) [2] 一書對這些前世解讀進行了深入的整理和分析。其中有幾個案例是關於往世濫用權力傷害別人,今生貧窮多病、償還業債的故事。
前世濫用職權傷害無辜
許多人聽說過,在西方中古世紀,一些無辜的女子被指控為女巫,被送上火刑架燒死的故事。一個曾被凱西解讀過的人,在前世是一個審判這類案件的紳士,負責迫害被指控為巫婆的女子。表面上,他在維護宗教和所謂的社會道德;然而,他卻對被審判的無辜女子,進行性侵以滿足自己的淫欲。
在這一世被凱西解讀時,他是一個十一歲的男孩,他的母親被父親遺棄,兩人過著貧窮的生活。這個男孩患有嚴重的癲癇,結果造成左半身不遂,並喪失說話能力。他無法自己穿脫衣服,他的肩膀彎曲。有一次,他癲癇每隔20到30分鐘發作一次,這種狀態持續了幾天之後,他無法抬頭和坐直。
在凱西檔案中,這個小男孩的痛苦,除了前世的淫亂顯然還來源於前世濫用職權、傷害無辜。
以權謀私獲不義之財
另一個人的前世是羅馬帝國時代的軍官,他以權謀私,獲得不義之財。凱西沒有具體指出這個人到底用了哪些手段,但他確實在物質利益上得到很多,可是在精神方面他卻一再失去。
在今生,這個人一直被貧困、無家可歸、飢餓所折磨,多賴他的美國親戚的幫助,他才能在倫敦的貧民窟中活下來。他在前世巧取豪奪別人的財物,結果導致今生生活貧困、飢寒交迫。
權力使人腐化
還有一個例子,一位婦女的前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革命者,她號召民眾起來反對貴族的統治。可是,在革命成功後她掌握了權力,變得和那些濫權的貴族一樣腐敗。
這個婦女被凱西解讀時已40歲,孀居10年,有一個女兒。她艱難地維持著自己和孩子的溫飽,孤獨和寂寞的生活使她苦悶絕望。因前世濫用權力使別人陷入的困境,導致她這一世處於困苦的境地。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古諺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誠哉斯言。
苦難與提升
當然,今世的苦難不全來源於前世的過錯。有的人一生坎坷,也許是被安排通過戰勝困難,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人世間被安排有疾病、苦難和不公之事,從而使人們償還前世的業債,或錘煉自己的精神。然而,世人若漠視甚至嘲笑他人的疾苦和不幸,那是在造業,必將在來世償還。
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在《法輪佛法(在美國講法)》一書中講解了業力輪報的問題:
「人生生世世都在造業,自己的業力促成了自己下一世、這一世的困難、痛苦、磨難、缺錢、多病。你只有償還業力之後,你才能夠得到幸福,才能變好。說幹了壞事不還這是不行的,宇宙有這個理存在著。說上一世的事情和下一世的事情你覺得好像是兩個人,其實人家看你生命是看你整個生命過程。」
結語
目前,大陸很多不法官員和警察利用職權迫害法輪功學員,這些警察所犯下的罪過,已經遠遠超過一般的濫用權力,他們如不懸崖勒馬,彌補罪惡,面臨他們的將不僅僅是來生的報應。
參考書目:
[1] Thomas Sugrue, The Story of Edgar Cayce: There Is a River..., A. R. E. Press, revised February 1997.
[2] Gina Cerminara, Many Mansions: The Edgar Cayce Story on Reincarnation, Signet, revised July 1999.
【關聯文章】
西方輪迴研究漫筆系列
【延伸閱讀】
醫學專家的親身經歷(下)如何獲得真正的健康
別被實證科學限制了我們的視野
頑固老爹轉生記實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3/1/23/西方輪迴研究漫筆-往世濫權-今生貧病-43261.html
(本文主圖來源:公有領域、pixabay,明慧之窗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