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伊莉莎白去世 — 回憶和感悟
【明慧之窗記者黃詩綜合報導】二零二二年九月八日星期四,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去世了。她是一位在位七十年的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當日訃告後,白金漢宮的上空出現了巨大持續的雙彩虹。
有人說,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她的一生,那就是「責任」(duty),她是保持傳統和勤奮敬業的典範。如何做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她這一生有不少值得回味甚至參照的事蹟。
女王的本名為伊莉莎白・ 亞歷山德拉 ・ 瑪麗(Elizabeth Alexandra Mary),她出生時,人們並未期待她有朝一日會成為君主,因為她只是第三順位王位繼承人。在她的前面,有她的父親,她父親的前面,還有她父親的哥哥——愛德華八世。
然而,愛德華八世即位不久,就為了個人的愛情而放棄了自己與生俱來的職責,於是伊莉莎白的父親按序成為了國王喬治六世,十歲的伊莉莎白也自動成了第一王位繼承人。
上樹前是公主 下樹後成女王
伊莉莎白的父親於西元一九五二年二月六日驟然離世,她順位成為了英國女王,當年繼位時才二十五歲。
她當時在肯亞一間樹屋度假,在登上樹前她還是公主;在樹上收到父親駕崩的消息,結果她下樹時,已經搖身一變成了英國女王。一九五三年六月二日登基加冕時,年方二十六歲,是英國溫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自此開始了她長達七十年的女王之路。
伊莉莎白令人尊敬和印象深刻的是,一九四七年,大約是她繼位前五年,年僅二十一歲的伊莉莎白公主在南非外訪時,向英聯邦及其屬國的人民宣誓:「我在你們所有人面前宣布,我的一生,無論長短,都將獻給你們,為我們都屬於的大家庭(our great imperial family)服務。」
從伊莉莎白二世繼位那一刻起,她背負了重建二戰後的英國,以及穩定人心的重任。在位期間歷經了不少風雨,包括英國戰後的國力衰退、殖民地陸續宣布獨立、英國政局轉變、英國脫歐等等困難。即便如此,她很少受到民眾攻擊;相反的,她憑藉自己的親和力與責任心,贏得英國人民的尊敬。
守諾盡責 至死方休
伊莉莎白二世是一位勤奮的女王,工作日程一直很繁重,卻從不懈怠。甚至在二零二一年四月,陪伴她七十多年的夫婿菲利普親王(The Prince Philip)去世後,她極為悲痛,明顯瘦弱下來,卻還盡力堅持服務於民眾。直到她去世的前兩天(九月六日星期二),九十六歲的女王還履行了任命新任首相的職責。
女王去世那天,在白金漢宮上空出現的那道大彩虹,也許是在嘉許這位兌現了自己漫長人生誓言的女士吧。
英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掌握實權的是首相,而王室並不具備實權,更多的是一種國家象徵。儘管如此,女王也在英國的穩定和發展中,在保持國體、保有許多文化和傳統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不僅是英國人,世界上很多其他國家的人也對她心懷感謝。
關於伊莉莎白二世的九十六年人生旅途,本文只是點到為止。但對於「服務於人民」這個職責,她守諾了,堪稱盡心盡力,至死方休。
謙虛有禮 優雅得體
不同於社會上的其他傑出女性,伊莉莎白二世絕非個性強悍的女漢子。她對責任的忠誠,是她做事的出發點和目的,是對人民的承諾,也更是對上帝的承諾。
她始終謙虛有禮,優雅得體,即便在媒體泛濫的今天,她從不炫耀自己,身處一個輝煌的人位卻不忘保持低調。雖然羞怯,但她從不避諱自己對上帝堅定的信仰和依仗。
「不解釋,不抱怨。」她秉持這句皇家格言,在戰爭中,在她「被看得見才能被相信」的時代,在個人攻擊成為家常便飯、隱私不再受尊重的社會,在天降災禍的時刻,在傳統被貶棄的人文環境中,她都遵循著自己二十一歲時宣布的誓約。這誓約也許就是她的使命:為英聯邦保持國體、傳統和文化承傳。
親民女王 數次接過法輪功真相資料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親切開明的態度令她一直深受英國國民敬愛。每次出行,都會受到當地民衆的熱烈歡迎和問候。英國當地的法輪功學員也多次有機會在歡迎的人潮中,向女王親呈小禮品和法輪功真相資料,在法輪功學員反迫害的早期,讓英國王室了解到大法真相。
二零零零年十一月七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牛津大學一個學生宿舍剪綵。儀式開始前,法輪功學員詢問了警察是否能面呈禮物和資料,警察建議最好的方法就是由他們幫法輪功學員遞交,因為就算女王下了車,也不一定就走到學員面前,於是,學員把信和資料交給了警察。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抵達歐睿廣場(Oriel Square),下車後,邊走邊跟公眾打招呼,接受獻花。心想事成,女王走到了兩位法輪功學員身旁,學員把手裏的《和平歷程》呈上,說:「女王陛下,我們希望您能讀一讀這個小冊子。」女王和藹地問:「這是關於甚麼的?」我們說:「這裏是關於法輪大法和法輪大法在中國的遭遇。」女王欣然接過了《和平歷程》,非常高興。
女王走後,警察也過來告訴學員,已經把學員的信及資料遞交給了女王。
二零零二年五月二十八日,作爲女王金禧登基紀念全英視察的其中一站,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其丈夫菲利浦親王來到了一貫寧靜的蘇格蘭小城鄧迪市。當地的法輪功學員帶著幾份用金紙包裝的小禮品和真相資料,來到市政廳廣場。
在人山人海中 ,學員們幸運地移動到靠近防護欄的位置,並向先於女王抵達的親王遞上珍貴的禮物,說「請收下我的禮物」。親王高興地問:「這裏面是甚麼」?「有關傳統的中國文化」,學員回答。「噢,中國,我喜歡去中國,還有中國的文化。……對了,你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甚麼?」親王似乎沉浸在對中國的回憶中。學員再一次回答,親王滿意地收下了禮物。
在女王準備離開再一次現身廣場時,一位學員讓兩歲大的女兒坐在肩頭上,她手裏拿著一份金紙包的小禮物——《普度》、《濟世》音樂CD。另一位學員在旁邊,手裏拿著一份真相資料。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王室成員的簇擁下緩緩地向著學員們等待的地方走來,她接過學員的兩歲小女兒遞給她的禮物時,問:「這是甚麼」?「這是中國音樂」,學員回答道。「中國音樂?」女王重複道,似乎想搞清楚到底是什麽,學員又補充了一句説明。這時,旁邊的學員也不失時機遞上了法輪功真相資料,女王也接受了。
結語
人生充滿變數,但成為什麼樣的人最終還是取決於個人的修為。
人們常講「見賢思齊」,在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守諾盡責、至死方休的這一時刻,重新審視「傳統」二字,也許,能讓我們在各自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一生為英聯邦保持傳統和文化承傳,成就斐然,她的使命已完成。或許,我們來在世上的每一個人也都有我們各自的使命與生命意義,願我們都能踐行使命,譜出豐富的生命樂章。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2/9/9/因伊麗莎白女王去世所想-449175.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0/11/11/230p.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2/6/2/31159.html
(本文主圖説明: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在最後一次訪問澳洲的行程中到訪了墨爾本的聯邦廣場,受到民衆歡迎。明慧之窗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