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傳文化看「男左女右」的習俗
文/ 蕭玉(明慧之窗記者黃詩改寫)
「左」與「右」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指方位。而在華人的傳統文化中,左與右更有多重象徵意義,尤其是「男左女右」,好像約定俗成地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戴婚戒;看手相;男女同行出席正式場合;中醫診脈,男取脈於左手,女取脈於右手;拍結婚照的時候站位也是「男左女右」呢。
我國古代男女衣服的開襟也有「男左女右」之分,男衣紐扣一般在右,扣門在左,由左向右扣衣;而女性的衣服則相反。
「男左女右」習俗是怎麼產生的?
盤古神話的「男左女右」
三國時(西元三世紀)徐整所作《三五曆紀》、《五運歷年記》中記載的盤古神話,一般認為是該神話最早的文獻記載。
《五運歷年記》中有關遠古大神盤古的記載:「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爲雷霆,左眼爲日,右眼爲月,四肢五體,爲四極五嶽,血液爲江河,筋脈爲地理,肌肉爲田土。」
根據這個記載和上古神話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盤古氏化仙之後,他的身體器官化為日月星辰、四極五嶽、江河湖泊及萬物生靈。中華民族的日神、月神是盤古氏雙眼所化,日神為伏羲,是男性,由盤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為女媧,是女性,由盤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間流傳的「男左女右」習俗就是這樣來的。
道家陰陽學說的「男左女右」
其實,「男左女右」源自於道家的陰陽學說。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白天黑夜,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黃帝說:陰陽大道,是宇宙間的普遍規律,一切事物的綱領,萬物發展變化的起源,是生長、毀滅的根本。對於人體來說,它是精神活動的根基。
也就是陰陽既是對立又是統一,陰陽的對立中,互相制約,互相消長,取得了統一(即動態的平衡)。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
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變化關係,五行相生相剋,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
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古代哲學觀的「男左女右」
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概念裏,深受陰陽說的影響,認為宇宙中貫通一切人事物的就是陰陽,陰陽是兩個對立而又互相聯繫的力量。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長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將「大、長、上、左」歸類為陽,「小、短、下、右」歸類為陰。
陽代表剛強,男性剛強屬於陽、左;陰代表柔弱,女性柔和屬於陰、右。自古男子性格剛強堅毅,女子文靜柔美,「男左女右」之說因此更加深入人心。
在中醫診脈,也是「男左女右」有差異的。男子取氣分脈於左手,女子取血分脈於右手。
《禮記·內則》也有「男左女右」的描述:「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一戶人家的新生兒如果是男嬰就在門的左邊懸掛弓,如果生了女嬰就在門的右邊懸掛佩巾。
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有一段描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這就是古代易學家們對陰陽概念最好、最完備的闡述。
結語
「男左女右」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陰陽的表現方式,也是國際禮儀。
國際禮儀中,「前尊、後卑、右大、左小」是行走時的最高原則。舉例來說,男士和長官或女士同行時,應該在長官或女士的後方或左方;男女同行時,男士應該走在女士左方,或靠馬路的一方,以保護女士的安全。
「男左女右」久而久之形成一種自然規律而客觀存在,並遵從沿用至今。
(原文: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0/2/7/【神傳文化】從「男左女右」看中國的傳統文化-217683.html)
(本文主圖來源:公有領域)